首页>检索页>当前

悦读·话题

理论观照实践教师成长的专业自觉

发布时间:2022-11-08 作者:黄国才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我曾经是中师生,所以知道中师生的“短板”,一是知识积累不足,没有经过高中3年的学习;二是理论素养不够,没有大学4年“泡图书馆”“听教授课”的经历。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这批教师更珍视学习的机会。在我的记忆中,中师生出身的厦门市深田小学校长吕珈臻就是一位爱学习的教师,这一点从她的专著《言意融合:小学体验阅读教学》可窥一斑。

吕珈臻的专业成长模式是:大量阅读理论—自觉反思实践—提炼独有模式。她大量阅读理论文献,用理论武装头脑。在《言意融合:小学体验阅读教学》一书中,她引用了91部(篇)文献,涉及面广,除教育教学外还包括哲学、美学、人类学、心理学等,比如巴蒂斯塔·莫迪恩的《哲学人类学》,张必隐的《阅读心理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由此可见吕珈臻强大的职后学习能力,对广大“准教师”来说,不仅工作后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在校读书期间一样要抓住学习的机会。

我在不同场合听到过专家呼吁加强师范生基本功训练。诚然,师范生的基本功要达标,但在大学期间,他们更应该重视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理论素养,拓宽兴趣爱好——也就是“泡图书馆”和“听教授课”,因为这些资源在工作后很难再次获得。

再次观察吕珈臻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建立在理论学习与丰富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恩格斯说,“理论永远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从教以来,吕珈臻没有脱离语文教学一线,始终在课堂上与学生经历“语文生活”。在此情形下,“理论”就不会是“灰色”的,它能观照实践、引领实践、提升实践——这样的“实践”才真正是“常青之树”。从《言意融合:小学体验阅读教学》中,处处可以触摸到作者让理论观照实践的专业自觉。

理论深耕与实践不断互动、对话、融合,吕珈臻提炼出“体验阅读教学”的理念,使专业生涯焕然一新,也点亮了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盏灯。

读完本书可知,“体验阅读”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努力成全“儿童的回归,自我的回归”。“体验阅读教学”就是“言意融合”的过程,是“理解文本中的言与文本中的意相融合”,也是“文本所呈现出来的言意与个体经验中的言意形成融合”的过程。作者提醒,一线教师实践“体验阅读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品评文本之意,并结合自身经验将原本陌生、外在的阅读对象变成心智相融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建构。可见,“体验阅读教学”的本质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生命活动。

阅读《言意融合:小学体验阅读教学》,我不仅看到了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成长的无限可能,还发现了经由理论与实践融合形成专业自觉的一线教师成长的路径。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2022年11月09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