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双减进行时

体验中医文化“四美”

发布时间:2022-11-22 作者:陶再义 王阿丽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几千年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如何让学生喜爱中医文化,如何普及适宜青少年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安徽省滁州市第三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结合学情校情,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体验课程。

颜之美。“金银花灿若金、蒲公英白如雪,有些何首乌、人参酷似人形……”中药之美在色在形,课堂中学生享受到一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视觉盛宴,感受到中药的美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了解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牛筋草、蒲公英等竟然也是可以治病的药物,从而明白了万物皆有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味之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医院药店,在实践中亲身感受药材的气味、了解药材的药用价值。学生还开发中药文创产品,拿起针线制作精美的香囊——穿着汉服、佩着香囊、摇着纸扇,走起路来都是一股谦谦君子之风。

言之美。中医文化不仅有医学价值,而且有妙趣横生的文学艺术价值。忘忧、沉香、青黛、紫萱……中药之名美得不可方物。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能够讲述扁鹊、李时珍等人行医制药的故事,还搜集整理了许多关于中药的趣味对联、诗词,比如:“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歌之美。“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欢快的旋律、温雅的歌词,学生欢唱着网络上大火的《药引四季歌》,熟悉的药名了然于胸。“秋秋菊花开满地,雨露一回香”“芭蕉叶听风起,而风在听雨”,一曲改编的中药版《青花瓷》将中医文化的婉约和写意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色,也是一个民族思想观念的表达。让形式多样的中医文化进入校园并逐渐主题化、常态化,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滁州市第三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11月23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