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智慧路上的伴侣

发布时间:2022-12-28 作者:朱 欢 来源:中国教师报

接触《中国教师报》已有6年时间,从开始的谨慎接纳到现在的爱不释手,从开始的间断阅读到现在的每期必读,从开始的向别人借阅到现在的自己订阅——感觉《中国教师报》是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和“催化剂”,而我与《中国教师报》的相遇就像一次浪漫的牵手。

2017年,很平常的一个周末,我依旧去江西省图书馆报刊阅览室看书读报。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中国教师报》映入我的眼帘,我随手拿起,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后,每次去省图书馆,《中国教师报》就成了我的必读刊物。2019年,随着省图书馆搬到更远的地方,我去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但对《中国教师报》的那份挚爱一直珍藏在心中难以割舍。

美好的故事也许会姗姗来迟,但是从来不会缺席。2020年,我在校长办公室开会时,再次看见了《中国教师报》,我满怀欣喜,像看见恋人一样亲切。从此,每周我都会向校长借来阅读,从未间断。

最近两年,为了更方便自己批注阅读,我每年都会自费订阅《中国教师报》。每到周三的时候,白天用手机大概浏览整个版面,晚上回到家中拿起报纸,用笔在报纸上轻轻地画过,真是一种成长的享受。

当我在教学和班级管理遇到困惑时,就会阅读《中国教师报》的“现代课堂”和“班主任”周刊;当我处于写作瓶颈和职业倦怠时,就会阅读“教师成长”和“教育家”周刊;当我觉得视野受限和生活乏味时,就会阅读“环球”和“文化”周刊……无论一线教师还是学校管理人员,无论教育研究者还是政府教育官员,在《中国教师报》总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得到想要的满足。

看别人的文字,想自己的故事。看着看着,有时会怦然心动,有时会沉思和遐想,有时会同频共振产生共鸣,慢慢就有了提笔的冲动,希望记录下属于自己的文字。虽然许多次都是“石沉大海”,但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去年11月“成长记录”栏目,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心怀热爱,奔赴山海》,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

后来,《中国教师报》的编辑加我微信好友,鼓励我说:“有时间,可以写一写其他栏目的文章。”我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把能够再次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文章确定为我的目标。于是,我张开好奇的触角,打开发现的眼睛,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今年6月,“教育家”周刊“我的校长”栏目又发表了我写的一篇文章《拥有一颗匠心》。我不敢相信,目标这么快就实现了。

与《中国教师报》一次次最美的遇见,加快了我的专业成长步伐,同时也让我对自己多了一份自信和肯定,让我深深懂得:“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现在,每周三都是我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时间,将报纸上的好文章分享给身边的同事也成了我的习惯。

因为专业,所以信赖;因为信赖,所以值得拥有。《中国教师报》是我通往智慧路上的伴侣。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南昌市桃花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28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