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替,“锋”火相传。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雷锋家乡学雷锋,学子争当“雷小锋”。在长沙,弘扬雷锋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
研学雷锋故居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雷锋原名雷正兴,在他很小的时候,爷爷、爸爸、哥哥和弟弟相继去世。雷锋与妈妈相依为命,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7岁那年,雷锋成了孤儿。新中国的成立,使他获得了新生。
雷锋的小学生涯是在望城县龙回乡清水塘荷叶坝小学度过的,此后他先后在乡政府、县委会担任通讯员和公务员。1958年,他走出养育自己的故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学习雷锋,需要溯源。回到雷锋的人生起点,回望雷锋的成长足迹,学校通过红色研学之旅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在望城区建有湖南雷锋纪念馆,馆区设有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雷锋故居、长沙国防人防教育馆、长沙好人馆等。纪念馆馆藏丰富,是学习、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场所。雷锋故居位于湖南雷锋纪念馆东侧150米处,是雷锋的出生地,也是雷锋苦难的童年和家史的历史见证。
研学前,班主任带领学生阅读《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通过阅读了解雷锋平凡而光荣的一生。研学中,学生寻找印象最深的一件纪念物品并手绘简图,探究背后的故事;思考儿童时期经历与雷锋日后精神轨迹之间的关系。研学归来,再次让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事件或物品,畅谈雷锋精神在今天的意义以及如何争做“雷小锋”。
续写雷锋日记
雷锋日记是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他对工作、生活和人生的思考。雷锋的文字清新朴实,是滋养青少年思想的营养剂。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读雷锋日记,养浩然正气,需要对雷锋日记进行再开发。
根据内容重新编排雷锋日记。《雷锋日记》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其优点不言自明,原生态呈现了雷锋的成长轨迹。学生初读日记后,在教师引导下可根据日记内容重新编排,比如按照谈学习、谈榜样、谈对生活的思考等板块,以主题方式重新编排,深化学生对雷锋日记的理解。
举行书法大赛再现雷锋日记。雷锋日记是静态的,通过师生共同书写雷锋日记集中展演,复现雷锋日记。以书法大赛促进对雷锋日记的学习,将书法之美、雷锋精神之美和少年向上之美融合起来。
以中队为单位续写雷锋日记。在学校统一布置下,各中队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日记不拘长短、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和记录学习、生活中的雷锋精神。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一篇篇日记可以让学生看见自我宽广的内心世界。活动以学期为单位,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评选优秀日记,推介学习榜样,让续写雷锋日记成为学习雷锋精神的新常态。
践行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意蕴深广,它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师生学习雷锋精神重在践行。一是强化“雷小锋”的主人翁意识。“雷小锋”寓指新时代的小雷锋,是雷锋精神的传人。通过征集“雷小锋”形象标识,发起“我是雷小锋,有我在行动”主题活动,让“雷小锋”身份成为学生的自觉体认;二是开展“日行一善”活动。雷锋乐于助人,“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传为美谈。雷锋精神的可学、能学之处正在于它根植于日常,这种向小处行的精神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学校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就是提倡师生从小事做起,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日行一善,积善如流;三是做好志愿者服务活动。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者服务精神,它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学校开展常态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号召师生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贡献“青苗”智慧,融入文明长沙建设。
学习雷锋精神要探索长效学习机制,让“锋”火代代相传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雷锋的家乡人,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当仁不让。
(作者单位均系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3月01日第1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