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吟游

看不尽的岳阳楼

发布时间:2023-03-28 作者:易石秋 来源:中国教师报

此生最值得夸耀的幸运之一,也许就是与岳阳楼默默对视了近40年吧。环视岳阳楼周边,恐怕找不出比我更好的观察视角,根本不用开窗,便可以“悠然见名楼”了。

每天一进办公室,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南偏西约百米处,一座三层琉璃瓦的飞檐斗拱就直呈眼底,穿越上千年的岁月展翅欲飞,带给整个城市一种飞腾的韵致。除了楼基周边永远葱茏的香樟,中间没有一丝遮挡,似乎特意为我留下视野。而那厚重绵密的绿,刚好成为大自然最好的调色板,与斗拱上的金色琉璃交相辉映,再以八百里洞庭的碧水长天作为远景,构成了最为浓郁而灵动的长卷。

如意斗拱造型十分别致,上边托举的是古代将军头盔式金顶,金顶拱而复翘,匠心独运,远观全楼恰似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屹立湖边,雄视乾坤吴楚。更为奇特的是,整座岳阳楼都是纯木结构,没有使用一钉一铆,仅用木制构件彼此勾连,其工艺之精巧,几非人力所为。

远眺岳阳楼,呈现出的不仅是一幅独特的风景长卷,而且是一座鲜活的古代建筑历史博物馆。

据说,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操练水军的“阅军楼”。依照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情势来推测,这里应该是烽烟四起、剑拔弩张了一段时间。如今,站在岳阳楼主楼北望,还可以想象东吴水军从此浩浩荡荡开赴三江口的图景。《三国演义》中的“三江口夜战”,就曾以文学的笔法形象还原了这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然而,“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之后,岳阳楼除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文里被零星提及,已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相关记载,几乎从历史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公元716年,大名鼎鼎的“燕许大手笔”之一——大唐中书令张说被贬岳州,将这一小小州郡治理得政通人和,尽显太平气象。于是,在此修建南楼,常与手下幕僚和文人雅士登高作赋、把酒言诗,岳阳楼才再次兴盛起来,重新回到历史和文化的视野。

当然,最终让岳阳楼大放异彩的是滕子京,他不仅主持重修了岳阳楼,还请他的好友同科进士范仲淹写下名垂千古的《岳阳楼记》,将岳阳楼上升到“先忧后乐”这一伟大精神的载体。从此,岳阳楼尽管也曾在历史的沧桑中修修毁毁、毁毁修修,但它早已超越楼宇本身,成为岳阳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细看岳阳楼,呈现出的不仅是一座楼的实物留存。楼体也许有时会成为废墟,但思想的灵光永远熠熠生辉。

经过张说文采风流的熏陶,岳阳楼渐渐成为文人雅士心中的最爱,俨然变成一方文化圣地。于是李白来了,登楼远眺,把他心中的歌唱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即使流放遇赦已是风烛残年,李白登临岳阳楼仍是宠辱皆忘,写下了气吞山河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杜甫来了,他半世漂泊、一生坎坷,此时又是老病交加。痛感平生,伤怀国事,万千感慨涌上杜甫的心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诗句脱口而出。然后,孟浩然来了、韩愈来了、刘禹锡来了、黄庭坚来了、张孝祥来了、王文治来了……就连分不清是仙是道是儒的吕洞宾也来了,在这里留下了“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这样仙风道骨、侠气纵横的诗句。流风余韵所及,岳阳楼成了一座光芒四射的诗歌宝塔。

游览岳阳楼,就是与数不尽的先贤交游呓语,就是细细品味一部漫长而丰富的诗歌史,永远沉醉在古典文学的浩瀚海洋里。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3月29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