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韩国高等教育变革的“智慧”之路

发布时间:2023-04-18 作者:万作芳 刘 星 来源:中国教师报

面对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世界新形态以及第四次产业革命等潮流,各国教育如何应对?本期关注韩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以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启示。

————————————————

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韩国政府把建设“创造型知识社会”作为国家政策的核心任务,通过改革高等教育以满足21世纪发展的需求。而韩国高等教育自身国际竞争力不强,教学和科研对外国的依赖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因此推动高等教育卓越化发展,培养国家尖端技术产业高水平技术人才,提高研究生教育阶段培养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韩国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时而生。

1999年,韩国开始推行“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这是一项提升韩国科研实力,为建设世界一流水准研究型大学,重点资助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培养高质量研究人才,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而实施的一项国家战略性工程。韩国希望通过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强化学术和科研后续力量的培养提升未来的国家竞争力。该工程的实施时间始于1999年9月,历经20余年持续至今,被认为是韩国政府最富影响力、持续时间最长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代表性政策。

“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以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院为首要目标,同时培育一批以研究生院为中心、与韩国各地产业需求挂钩、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大学,重点培养在21世纪知识社会中能够主导和引领国家发展的人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9—2005年。韩国教育部每年投资900亿韩元用于科学技术型研究生院的集中培养,100亿韩元投入到人文社会培养,500亿韩元投入到地区中心大学培养,500亿韩元投入到研究生院专用设施建设。另外,韩国教育部从韩国学术振兴财团的学术研究费中每年抽取495亿韩元,分别支援新兴产业领域专门研究生院培养(150亿韩元)和从事新兴产业领域研究的教授团队(345亿韩元)。具体做法是在各领域选择相关团队进行支持。团队的选定必须经过书面审查、团队说明会、海外咨询团评估三大步骤。2005年12月,韩国发布的《“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第一阶段成果报告》显示,参与该工程的人均SCI级论文数比未参与的教授高出10倍以上。

第二阶段是2006—2012年。韩国教育部于2006年4月确定了第二阶段支持对象,每年支援2万名以上优秀硕士、博士人才。截至2012年,共向74所大学、568个研究组提供了2.3亿韩元资助。该阶段韩国培养了10所世界水平的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心大学,韩国SCI级论文排名进入世界前10,并将大学技术的民间转移比率从10.1%提高到20%。考核评估方面,与第一阶段一样,受援方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同时随时接受现场检查、定期年度评价、中期评价、综合评价等,主要评价标准和核心成果指标包括教育力、产学合作、大学特色化等。

第三阶段是2013—2020年。2013年5月,韩国决定实施具有综合性特点的“21世纪智慧韩国高水平大学与卓越人才建设工程”。这项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引领或创新经济发展的硕博创意人才。该工程历时7年(2013—2020年),每年约投资2729亿韩元,每年培养1.5万名优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资助新引进的研究人员。该工程资助计划分为三种: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特殊领域专业化人才培养计划和未来创意人才培养计划,7年间选定了580个事业团,比如首尔大学地球环境科学事业团、成均馆大学新生代物理人才培养团,每年有1.7万名研究生受惠。

此外,韩国政府还推出了超大型大学支持项目。通过为研究生和新进研究人员提供财政资助,“21世纪智慧韩国高水平大学与卓越人才建设工程”在提升大学研究能力、培养优秀研究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该工程在评价方式上侧重量化指标,质化指标明显不足。为弥补评价方式的不足,该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转变为由量化指标与质化指标组成,且以5:5的比例平均分配。在实施的7年时间里,“21世纪智慧韩国高水平大学与卓越人才建设工程”在巩固研究型大学根基、提高高校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培养各学科高端创意人才、提升教师和研究生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方面进展不大,2012年世界大学排名前200的大学韩国有6所,2020年有7所,仅增长1所;防止优秀人才流失方面的成效也一般,韩国赴海外留学的人数有增无减;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奖学金不足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难以保证他们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韩国教育部与相关研究财团在2019年12月发布了“21世纪智慧韩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培育工程”计划预案,并宣布从2020年9月开始实施。韩国政府计划从2020年9月至2027年8月每年投入4080亿韩元支持建设世界一流研究生院。“21世纪智慧韩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培育工程”的总体框架呈现“1+2+4+2”特征:“1”是一个最终愿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2”是两个政策目标——提高核心研究领域的科研能力、培养优秀的科研后备力量,建设完善的研究生院体制、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4”是四个推进战略——强化研究竞争力,培养硕士、博士等科研人员,完善研究生教育及研究,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科研人才;“2”是两个工程——未来人才培养工程和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综上,面对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世界新形态以及第四次产业革命等潮流,韩国政府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的投入形成了空前深入、坚持长效、覆盖面广的特点,彰显了韩国对高等教育系统、大学科研创新功能的重视,展现了韩国意图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轴带动国家科技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心。

启 示

兼顾择优与公平,动态调整评估标准

韩国“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系列的实施,可以给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一定启示。

适当兼顾择优与公平。“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坚持“择优与集中”原则,集中力量将几所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从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在实施过程中,诸多相关人士提出反对观点,认为该工程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平,加剧了韩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出现“马太效应”。因此,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划分了具体资助类型,让地方大学也有机会获得资助,从而有助于各类大学之间的公平竞争。

动态调整评估标准体系。“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在实施的第一阶段主要采取量化的评估机制,不能真实反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21世纪智慧韩国高水平大学与卓越人才建设工程”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量化与质化指标以5:5比例的平均分配。“21世纪智慧韩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培育工程”则首次引入“质量评价”,规定约80%的论文将接受质量评价,到2023年中期评价时计划对研究成果及论文实施100%的质量评价。

此外,“21世纪智慧韩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培育工程”还实施分类评价。比如未来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两个项目虽然都从教育研究团(组)的构成和目标、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研究生院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指标划分并赋值,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方位全方面评价。但这两类项目的评估最大不同是对产学合作的应用与考核。相较于未来人才培养项目,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更注重产学合作,产学合作是其评价指标中的重要部分。这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更注重实际操作,培养各个新兴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度契合的。

(作者单位分别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国际比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EBA18033)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19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