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资助的“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已培养1500名优秀乡村教师。为展示乡村教师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本报特开设“在乡村教书育人”专栏。
————————————————
自2007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已经在乡村度过了16年。像许多乡村教师一样,我的梦想是帮助孩子走出大山。2019年成为校长后,我遇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自此让普特孩子一起享受有温度且有质量的教育成了我逐梦的方向。
每次我到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珠琳镇西基德小学开展帮扶工作,总有一个女孩追着我。同事告诉我这个女孩智力有问题,一至四年级都没进过教室。一次我正向领导汇报工作,她一把抓住我的裤脚激动地说:“你来啦,你来啦……”看着她天真无邪的笑容,我的情绪被融化了,拉起她说:“对,这瓶水给你,但要进教室坐着,听老师的话哦。”她依依不舍地走向教室,每一次回头看时那期待的眼神让我几乎落泪。
从那天起,我便经常看望女孩,送衣服、送书包、送米、送油、送肉……大家调侃我说:“又来看你的小亲戚啦,她现在能进教室也会写字咧。”那一刻,我知道她进的不只是教室,写的不只是字,更是我和她之间那份无言的承诺。上天为她关上了一扇门,我可以为她打开一扇窗。
通过走访,我了解到这样的特殊孩子全镇共有98个,分布在21所完小。他们中大部分孩子的家长也是残疾人,没能力将他们送到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孩子在学校学到多少知识不重要,可以吃饱就好。
难道就让孩子在校园里游荡吗?让他们的教育停留在吃饱上吗?那段时间,我的脑子里全是疑问,最终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他们集中起来到一所学校办班,这样既能缓解其他学校的管理压力,又能给孩子有温度有质量的教育。但是,集中办班的资金哪里来,教室哪里来?正当我进退两难时,县教育体育局领导对我说:“如果一个学校样样都完善,什么困难都没有,要校长干什么?”
领导的话鼓舞了我。终于在2020年12月,我与学校领导班子协商后,将全镇98名特殊孩子接到我任教的学校开了第一届残疾儿童运动会。赛场上,当听到那个读了4年书没开口说过一句话的孩子结结巴巴却十分投入地表达“老……老师,我……我输了”;当患有软骨病的男孩在赛场上兴奋地说“老师,快,快拉我起来,只要站起来,我也能跑得很快”;当看到先天跛脚的男孩站在篮球架下努力投篮,我知道这次尝试成功了。与此同时,孩子们的表现也坚定了我集中办普特融合班的信心和决心。
2022年3月5日,特殊班开班,除了两个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外,其他都是普通教师。那一天是我有生以来最难的一天,有的孩子听不懂普通话,我就找来壮族、苗族的教师进行沟通;打架了便哄,跑了便追,不吃饭就喂。课上,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我鼓励学生唱歌,一个男孩冲上讲台唱《天之大》:“妈妈,月光之下……”唱着唱着,哇的一声哭了,说要回家。一瞬间,整个教室全是哭声。第一天就这样在哭声闹声和头昏欲裂中悄然而过,此后每一天他们都不让我省心,但又天天都有进步。
今年3月,普特融合班已经两岁了,看着普通生教特殊孩子整理宿舍内务,教他们背古诗、排队打饭、打水洗脚,看着普特孩子一起参加升旗仪式,一起打扫卫生、参加劳动实践……我确信每一次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一路走来,乡村学校的普特融合教育恰似冰火两重天,但用心用情后却又冷暖两相宜。农村教师的教育之路每一步都是平凡、坚实的,我只是忠于自己乡村教师的职责,忠于让每一个孩子聆听花开的梦想。
(作者系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民族小学教师,入选2019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10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