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区域观察

重心下移做好教研服务

发布时间:2023-06-07 作者:付先品 饶向前 来源:中国教师报

纵观县级教研机构建设与发展现状,一般存在教研员研究水平不高、学科教研不均衡等问题,导致不能充分发挥教研机构服务基层教育教学的作用。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市、县级教研机构要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的要求,湖北省当阳市教学研究室放大服务在教研中的作用,创新服务举措,扑下身子解决一线疑难困惑,经过几年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落实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教研形式。端正服务态度、创新服务形式,是教研机构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也是赖以生存的根本。教研机构既要立意高远,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和新课改背景下设计、规划和统领教研服务工作,又要立足现实,从细节上精心策划、厘清思路,追求教研效益最大化。为此,当阳市教学研究室探索“需求式”“沉入式”“引领式”服务方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特色教研之路。

所谓“需求式”教研服务是针对全市中小学新上岗教师和小学科兼任教师,有一定教学经历和经验的全学科教师、中老年教师,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等,根据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业务需求,分类分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沉入式”教研服务是教研员和学科中心组成员深入一线、“沉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与学科教师共同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引领式”教研服务是根据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及学校专项课题研究的需求,采取“请专家进来”“名师送课”等形式,开展专家、名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引领学校教研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丰富教研内容。围绕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内容,当阳市教学研究室不断丰富教研服务内容,努力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从宏观上为区域教育改革提供科学指导,从微观上为学校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策略,让教研工作与学校、课堂、教师紧密融合。

服务课堂教学。这是教研机构的中心任务,也是实施教学管理、指导、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当阳市教学研究室在服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师对新课标处理不到位、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围绕“教什么、怎么教”指导教师准确理解新课标,探索“核心素养目标”在教学中的达成策略;从备、教、批、辅、改等细节入手,帮助教师打通教学难点、痛点,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服务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激发教师潜力与学校活力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当阳市教学研究室针对学校校本研究认识不足、缺乏专业引领、形式单一等问题,一方面狠抓学科教研员的内研内训、提高教研指导水平;另一方面组建校本教研共同体,加大市级学科中心指导组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区域内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引领作用,高效推进全市校本教研工作。

服务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将教学问题梳理成一个个小专题,通过研究“真”问题帮助教师解难排忧,提升教科研水平,是当阳市教学研究室服务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当阳市教学研究室根据全市教育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课题研究指南,分年度指导中小学根据本校教学实际,逐级申报课题,形成国家、省地市不同层级的立项课题和管理体系。同时,以制度管理为手段,以中期巡查为抓手,指导各课题组围绕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活动,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增见识、长才干、提能力。

规范管理举措,不断提升教研效益。规范教研机构管理,必须坚持“面向学校,为学校发展服务;面向教学,为教学实践服务;面向教师,为教师成长服务”的原则,提高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阳市教学研究室结合中小学特点,不断丰富教研工作内涵,拓展教研途径。一是健全机构,搭建管理体系。成立全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教育科研专家指导组,构建市教科办—市研究室—学校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四层教研管理体系,落实课题管理有机构、教研工作有人抓。二是加强建设,提高指导能力。引导教研员面向师生、面向基层、面向教学,把主要精力投入课程与教学研究,做师风师德表率和区域“学科带头人”;三是创新方式,提高教研效率。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提升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和创造力;四是总结经验,促进成果转化。将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成果汇集成册,在全市推广应用,既彰显了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又提升了教科研工作的服务效益。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当阳市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07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