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片拥挤的旧民居,我们跟随校长巫洪金来到广东省佛山市显纲小学。学校正门藏在深巷里,路本不宽,又被道旁各色小店挤成了“羊肠小道”。
学校不大,只有两栋教学楼,一栋较新,一栋很旧,中间一块运动场,还有几间矮房是食堂。在经济发达的广东佛山,已很难见到这样的学校。它本是一所村小,为方便外来务工子弟上学才一直留存至今。
这两年,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显纲小学“火出了圈”,学生数“蹭蹭蹭”增长,学校频频在镇里、区里获奖,还破天荒地承办了全镇的教育现场会。说起这所学校,巫洪金眼里是藏不住的自豪与喜爱。他说是“红色教育”让这所学校找到了办学的“魂儿”。
无意中发现了一处“宝藏”
2020年9月教师节后,57岁的巫洪金到显纲小学任校长。
一番深入了解,巫洪金眉头紧锁。学校周边住的都是外来务工者,全校800多学生几乎清一色的外来务工子弟,本村来就读的寥寥无几。巫洪金找到社区,希望能获得一点儿支持,社区干部拒绝得很委婉:“本村孩子在这儿读书的不足10人,大多数孩子在其他学校,这让我们怎么给呢?”
面对这所多年没有变样的学校,大家都替巫洪金捏一把汗。
正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调研走访中,巫洪金有了意外的发现。在学校附近的一条小巷里,他不经意地看见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中共南海县委旧址”。一打听才知道,100多年前,位置偏僻的显纲村曾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活动基地,一批共产党员以显纲小学为秘密联络点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广州起义”爆发,他们积极响应,起义失败后全部壮烈牺牲。
了解了这一段红色校史,巫洪金一下子找到了办学的灵感,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教导主任关健婵跟他的想法一致:“咱旁边有个南海县委旧址,能不能做点红色教育?”不过该怎么做呢?大家心里都没谱儿。多年来,红色资源虽近在咫尺,但并未被有效利用。
那年国庆假期,巫洪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奋笔疾书。长假过后,他把一份8000多字的红色文化规划草案摆在全体教师面前。巫洪金大胆提出,传红色基因,育时代新人,用5年时间把显纲小学培育成岭南红色名校。规划里从资源优势、可行性分析,到办学思路、实施方案,有理有据,把5年里要做的事写得明明白白。
吃饭变成了“红色教育”
巫洪金的“红色教育”是从解决吃饭问题入手的。
第一天到学校,巫洪金中午走进食堂用餐,眼前的情形让他很吃惊。食堂又破又小,最多只能容纳300人;教师没地方,就在饭堂洗切间用餐。巫洪金心里真不是滋味:“教师工作已经够辛苦了,饭都吃不好,怎么会有幸福感?”
民以食为天!巫洪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决心改造食堂,加盖了顶棚,清理了杂物,修缮了漏水的旧房,改造后的食堂可供1200人就餐。
“看似是小事一件,却解决了大麻烦。”时任副校长张剑深有感触。如今,学生就餐不怕风吹日晒,一切井然有序。教师有了独立就餐区,伙食也改善了。
巫洪金抓住契机,推出一项有创意的红色教育。“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吃红军饭’活动,让学生忆苦思甜。”
到了吃红军饭的那天,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食堂的“红军饭套餐”实在很糙,只有蒸南瓜、蒸红薯、蒸玉米和蔬菜汤,但孩子们个个吃得香甜。“吃过了红军饭,才是合格的显纲学生。要永远记住,‘吃红军饭,能打胜仗’!”巫洪金说。
怎样传承红色基因呢?学校开创红色德育体系:每周唱一首红歌、每月开展一个红色主题活动、每学期吃一顿红军饭、每年开展一次红色研学。
一系列生动鲜活的“红色教育”活动诞生了:“飞夺泸定桥”“重走长征路”和“红色长廊”宣讲、演红色课本剧……这些被称为显纲小学的“红色思政课”。“红色教育不能靠简单说教,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巫洪金说。
日子再穷也要有仪式感
有一件事让大家感触颇深,巫洪金刚来时,发现学校居然连图书室都没有,图书堆在一间闲置教室里落满灰尘。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怎么能连图书室都没有呢?”巫洪金带着教师一番收拾,购买了书架,添置了桌椅,把这里变成了一间可阅览、可研讨又能开展党建活动的多功能室,成了师生都来流连的温馨空间。
“日子再穷也不能凑合,要过得有仪式感。”巫洪金的话很耐人寻味。
每当“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在大队辅导员关燕华带领下,全体学生宣读《显纲小学理想誓词》:“一个人可以失败、挫折和贫穷……但不可以没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一盏心灯,永远不能熄灭!”
同时,巫洪金实行精细化管理,推出“红色小兵”特色评价。“学生每人都有100个积分,大家‘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评’,做得好加分,做不好扣分。”德育主任梁绮来介绍说。让学生开心的是,他们获得的积分可以兑换奖品。到了月末,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公布“红色小兵”表彰名单。每个“红色小兵”都能走上升旗台,接受校长颁奖、合影。
巫洪金经常给学生准备一些特别奖品,或是他写的书法作品,或是他的签名赠书。得到校长的特殊奖励,学生别提多骄傲。
“校长常说,只要开动脑筋,即便不花钱,也能办出让学生终生难忘的教育。”梁绮来感动地说。教师从中学到了教育的智慧,也学到了认真做事的态度。
“我今年教龄快30年了,按说可以‘躺平’了,但在这里,虽然很忙很累,却感觉特别充实、开心。”老教师蒲惠玲两年前调到显纲小学,担任高年级级长兼班主任,每天像年轻人一样有干劲。
显纲小学的变化,家长看在眼里,也发自内心地感到敬重。这两年,学校的口碑越来越好,生源逐年递增,外出就读的本村孩子也纷纷转学回来。去年,社区干部主动提出,每年专门给学校预留一笔资金,用于改善办学和奖教奖学。
向上生长,向下扎根
从教近40年,巫洪金担任过多所学校校长,自嘲像“救火队长”。面对问题重重的学校,他总能另辟蹊径,变危机为契机。
10多年前到狮山第一小学任校长,学校由5所村小合并而成,教师人心涣散,巫洪金借助当地一座百年前济世行善的树本善堂遗址,提出了“树本教育”理念,引导师生“树人树本,日行一善”。几年后,学校因特色显著改名为树本小学,“树本精神”也写入全镇发展理念。
几年后,巫洪金调任官窑第一小学,一来就碰到领导班子不和。困顿之下,巫洪金潜能充分迸发,亲自抓教学,还教一个班的语文课。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他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部童话小说,把每个学生都写进小说。就这样,他从一个班影响到全校,学校竟然因此走出了发展低谷。
如此经历磨炼了巫洪金的性格与心境,使他绝少抱怨环境,习惯了迎难而上、主动作为。
六年级学生快毕业了,这些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孩子大多有些自卑,面临毕业更是迷惘和消沉。巫洪金决定给学生上一节“思政课”。
一天午后,巫洪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笑道:“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批好老师。”“好老师?在哪儿呢?”学生一脸疑惑。
“就是我们身边这些大树啊。”巫洪金说,“你们看,这棵最大的榕树为什么长得这么好?”学生观察一番,很快得出结论:因为它的根系发达,枝干上还有气根,能吸收更多养分。
沿着校园,巫洪金和学生边走边看。随着他的提问,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观察、分析、讨论:这几棵树为什么长得特别快?因为它们不甘落后,像伙伴一样“比学赶帮超”。这棵树为什么是斜的?因为它一开始就长歪了,没有及时扶正……
这是在研究树的生长,又是在谈做人。最后,巫洪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我们要向树木学习,不但向上生长,更要向下扎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在简朴的校园里,巫洪金给学生上了重要的一课。“我们的校训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巫洪金指着校园里的一行大字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就一定能办出好教育。”
打通红色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3年前,初上讲台的李惠茹被巫洪金“委以重任”,要在学校办一个语言艺术班。“这里的学生不够自信,校长认为语言表达的锻炼对他们很有帮助。”
李惠茹的语言艺术班刚有点起色,巫洪金又有新点子,要在全校排一出大戏。巫洪金亲自创作剧本《笑的信仰》,演绎学校创始人之一、共产党员张云峰英勇不屈、含笑就义的故事。
全校经过“海选”,挑出六七十个学生,开始长达一学期的排练。起初,学生一有点问题就哭鼻子,现场乱作一团。为此,李惠茹使尽浑身解数,有空就找学生谈心,与他们交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
当《笑的信仰》全校公演,看着学生在舞台上自信的样子,李惠茹眼泪夺眶而出。“我和他们不仅是排了一出戏,而是像剧中人物一样学会了坚强、勇敢、乐观”。
在活动背后,巫洪金看重的是“人”的成长。他深知,红色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师生向往美好,提升生活品质。
“说实话,我刚来时只想找一份谋生的工作,是校长的情怀感染了我。”一年级班主任杨燕说。
班里有一个小男孩经常打人,杨燕批评完了,他没过两天又犯老毛病。怎么办呢?苦恼中,她想起巫洪金说过,“只有把孩子的问题当成研究课题,才能打通红色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杨燕静下心来寻找问题背后的动因,对孩子逐渐多了理解和接纳。
从此孩子再犯错误,杨燕总是拉着他的手,用商量的语气说:“你不是想做红色小兵吗?可你现在把战友打了,你说该怎么办呢?”没有严厉的批评,男孩反倒跟她亲近了,一见到她就大声问好。杨燕及时表扬,后来还被评选为班级“礼仪之星”。一段时间后,男孩慢慢改掉了打人的毛病。
为打通红色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巫洪金还抓住今年是显纲小学百年校庆的契机,创作了一系列纪念文章,讲述显纲小学鲜为人知的红色往事。
60岁的他即将退休,但仍像个不屈的老兵,兢兢业业站好最后一班岗。“红色教育真正改变了这里的人,他们会继续用心做最好的教育,建设一所有信仰的乡村学校。”巫洪金说。
(巫洪金,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显纲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40年;佛山市名师和南海区名校长。创立树本教育等多个教育品牌,获评首届“感动南海道德人物·树本之星”“南海影响力·2012年度十大人物”)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14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