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参与了“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的共读活动,收获的不仅有一批好书,还有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制约着师生共读的广度和深度,“百班千人”的每一期共读活动都包括有针对性的三轮学习。
第一轮学习是发放新书阅读单,阅读单直接用于教学,既提出了阅读路径,也在路径上表达了对儿童阅读的理解和将理解落地的思路;第二轮学习是教师共读会,共读会促进教师对书籍的理解,让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发挥更大作用,引导学生在浪漫的自由阅读中增加一些精确和专注;第三轮学习是直播分享,这一轮学习可以定位为“读中交流”,通过完成阅读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再一次推进深入阅读并且进行读后任务布置。通过三轮学习,参加共读活动的教师都会经历一次完整的阅读过程(读前、读中、读后),从而掌握阅读指导方法、提升阅读指导能力。
在参与一年级选书活动时,导师团推荐了两本书籍,一本是《女巫的魔法伞》、一本是《奶奶的裁缝车》。这两本书很有特色,前者是几何图形的狂欢,后者是传统生活的复现。在共读活动中,关于两本书籍的共读方案都体现了“重读书兴趣、重阅读体验、重多元对话、重策略运用”等特点。
重读书兴趣。两本书是好看且好玩的,《女巫的魔法伞》从故事上来讲确实不复杂,但妙就妙在用七巧板一样的基础图形构成了奇巧而贴切的图案,这些图案化作不同角色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新颖的故事讲述方式,毫无疑问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阅读体验。学生的生活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而这新鲜的生活中是否能有一些厚重的东西让他们驻足进而浅浅思考一番?阅读《奶奶的裁缝车》时,学生一起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并不久远的过去,体验一种美好的亲情和乡情。这样的阅读还能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家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重多元对话。《女巫的魔法伞》和《奶奶的裁缝车》两本书在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教师选择书籍时应该做到不狭隘、不偏执,带给学生更多元的认知和感受,这样学生才会通过阅读收获更广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
重策略运用。对于不同的书籍而言,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阅读指导策略:是突出故事情节,还是重在提取信息,或是借助图形文字组合的方式?这些都将根据不同书籍的不同内容特点来选择。只有运用恰当的阅读指导策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以图书《熊先生冬日大创作》阅读指导为例,教师可以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相关要求,进行阅读活动设计。
《熊先生冬日大创作》是一本大字桥梁书,很适合一年级向二年级过渡期的学生阅读,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实现自主阅读。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教师应该尝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和想象中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打通阅读与表达的通道。
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中,一年级学生需要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感受美好亲情;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中,一年级学生需要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从这个角度设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1. 熊先生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本魔法书?
2. 熊先生在为谁创作魔法书?他写的故事可以带来什么?
3. 如果请你来创作魔法书,你想为谁创作、如何创作?
想要做好师生共读活动,还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教师增强自身的阅读素养。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只有阅读者才能培养阅读者。师生共读的“共”,意味着教师要与学生一起阅读,不仅是一起读同一本书,而且是一起培养自己成为好的阅读者。二是阅读要有伙伴。对于学生而言,这个伙伴可以是同学、是老师,也可以打破空间限制,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做伴,形成坚实的阅读共同体。有了一起阅读的伙伴,阅读就会带给学生更广泛的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的力量是巨大且超乎想象的,也是无形且持久的,师生共读能够建构这种力量、放大这种力量,让学生不断与生活、与世界、与优秀的历史人物对话,在阅读中增长见识、丰盈内心。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7月05日第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