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师生之间

音乐为媒

发布时间:2023-08-15 作者:陈诗妍 来源:中国教师报

3年前我开始了教书育人之旅,成为家里第四代“教书匠”。成为音乐教师后我才发现,虽然音乐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音乐教学却并不简单。抽象的“1234567”像“拦路虎”让学生畏怯,课上不敢不愿发言,课堂气氛沉闷。于是,我结合学生花名册,用7个音符“C、D、E、F、G、A、B”作为学生发言的姓氏顺序,让他们据此找出每天要发言的人选。结果,学生兴致大增,“这个怎么读呀”“老师快教教我们”……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随着教学的持续展开,学生不再害怕,有趣、有序的课堂交流让师生互动不断加强。当我不再把教学当作师对生授业,而是我与学生共学习同成长的阶梯,怀疑、嘈杂、走神渐渐被信任、活泼、专注取代。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我看来,先生认为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对于才踏进校门不久的小学生,教师要引其好奇,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去年10月,我和音乐组另一名教师接受了组建学校合唱团、参加全区3年一次合唱比赛的任务。学生踊跃报名,计划招收40人,实际来了50多人。在技能面试环节,有近两成学生因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的问题面临淘汰。学生知道后纷纷围拢过来,“老师收下我吧,我喜欢唱歌”“我可以改正,不要淘汰我”。看着那一双双真诚而含着泪花的眼睛,我们最后决定全都留下,同时与学生“约法三章”,必须限期达标。学生欢呼着,为加入合唱团而高兴。

合唱教学每天下午开始,排练自窗外夕照起,一直到繁星点点才结束。近3个小时的高强度练习,没有谁喊累,也没有谁畏惧退缩,学生渴了喝口水,累了就相互鼓劲。第一首排练曲目《下雨了》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合唱从初期的杂乱、无序转变为统一、美妙的和声。惊讶、惊喜充满了宽敞的琴房,“老师,这是我们唱的吗”“我们成功啦”,孩子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奥地利音乐家海顿曾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得到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对于我而言,音乐的价值还在于潜移默化中关爱学生、激励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教授基本乐理和唱法,我还把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以音乐教育他们、启迪他们。在《国歌》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呈现开国大典、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等场面,让学生知晓新中国成立的背景,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他们的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在《摇篮曲》教学中,我让学生讲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懂得孝老爱亲,铭记亲情的宝贵;在学唱《雪孩子》过程中,我让学生续写“雪孩子”的故事,启发他们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走进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儿时,音乐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如今,我以音乐为媒执教三尺讲台,点燃学生的成才梦。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8月16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