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万景达) 9月21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习教育家精神 做至诚报国‘筑梦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重要指示实践宣讲会”在北京敬德书院举行。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清华附小一体化集团总校长窦桂梅等与会并作主题报告,100余名海淀区“种子教师”参会。
如何理解教育家精神?会上不同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窦桂梅表示,教育家精神就是把学生的成长当作最高荣誉,“在学生和教师双主体奔赴的过程中,共同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这是清华附小对教育家精神最基本的理解”。
“教育是一门不断实践和反思的哲学,教师应该永远走在反思的路上。正如孔子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窦桂梅说。
吴颖惠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教育家精神进行了解读。
她认为,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教师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根与魂”,并期待种子教师“今天要成为好老师,未来要成为大先生”。
怎样弘扬教育家精神?窦桂梅认为需要在三个维度发力:一是坚守三尺讲台,二是专注一间教室,三是扎根一所学校,“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班级、学校里深耕,这样教师才能根深叶茂,才能有‘绿叶对根的情谊’”。
吴颖惠表示,“要把孔子的人生境界作为教师的信念,那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一个优秀教师最终的理想,也是他的人格追求。”
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师万霞和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黄虹从多年教学经验出发分享了她们的见解。
“没有一本教科书给得出立德树人的标准答案,这需要我们大家在真实的生活中自己回答。”在万霞看来,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有意义的知识、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培育学生的思辨力、克服困难的意志,让好的教育自然发生。
毋庸讳言,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压力,对此黄虹认为,教师面对压力时要有对教育家精神的追求,这种追求会引导教师化解工作中的困难,进而获得心灵的宁静。
会议现场,海淀区种子教师工作站成员还进行了“种子教师圆桌论坛”讨论活动,参会学习的教师代表围坐在一起,畅谈对教育家精神重大意义与丰富内涵的认识。
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海淀教育金名片的铸造者。海淀区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目标,志存高远,树立理想信念,勤学笃行,躬耕三尺讲台。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7日第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