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连续担任班主任的第19个年头。站在今天回望过去,发现自己有过自以为是的骄傲,也有过走弯路的迷茫,还有幸体验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我用3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成长之路——灯下黑,尴尬途,浪漫路。
工作前3年顺利带完一届学生后,学校安排我当班主任。年轻教师当班主任,是被看作有能力、有前途,我不想辜负这份信任,工作劲头很足。
那时,我常常早到校、晚离校,中午不休息,趁着年轻力壮拼命干活儿。我心中的“活儿”就是抓成绩,各科成绩都抓。作为语文老师,我有班主任优势,成绩自然不差。因为是初一,英语、科学题目不难,把学生看紧点,多花时间和精力,拿高分不在话下。总分要领先,必须靠数学,所以我抓数学成绩比数学老师还积极。
初中首次期中考试,我的班4门主课都是第一,总分遥遥领先,学生高兴,家长高兴,领导自然也高兴。一战成名,我哪里敢放松,再苦再累都值得。3年下来,中考成绩很好,领导信任我,安排我中途接班。换一届学生又抓了两年,磕磕绊绊不太顺利,但中考指标创历史新高。这一次没有欣喜,我觉得很累,内心有恐慌在隐隐作痛。
我发现自己正处于尴尬之途,明知道一味抓成绩是走极端,但凭着长期练就的硬功夫依然横冲直撞,我经常把“这样子你怎么考得好”“不听老师言,吃亏在明天”“这点成绩对得起父母吗”一类的话挂在嘴边,似乎没有考试就不知道干什么。最近五六年,除了干巴巴的成绩就没剩下什么,我对自己很不满意,我竟然变成了自己原本最讨厌的那一类教师。
反思之中,另一个新的我慢慢清晰起来。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给学生打鸡血,跟学生斗智斗勇,这就是我想要的教育吗……现实中没有答案,就到纸墨间探求。彼时,我正在读美国哈佛大学文学院教授约翰·梅西的《文学的故事》。其中,列夫·托尔斯泰的“阿尔扎马斯的恐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意识到人只有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践行,才能赢得新生和持续成长。一味抓成绩远离了教育本质,自以为进了教育门,其实处于灯下黑的牢笼,那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在制造教育之殇,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获得成长。
既然此路不通,那么方向何在?
那几年,阅读成为我的习惯。第一次读杜威、陶行知的教育经典,虽然倍感生涩但毕竟呼吸到了真教育的清新气息。吴非的《不跪着教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文字浅显易懂、道理深刻睿智,不断冲击、刷新着我的观念,除了分数,教师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培育完整的人。在自我否定和批判中,我渐渐找到了明亮的方向。
那一年,我参与了一场德育专业化讨论。在细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编著的几本书后,一个全新的德育窗口在我心里缓缓打开——欣赏型德育、德育美学观、教育爱——这些有魅力的德育概念深深吸引了我,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理想图景。
有了一定的阅读积淀后,我喜欢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理论著作。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内尔·诺丁斯的《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等书中的观点启发我继续思考,我的心中有了一面理念之镜。
以理念为镜,我再次反思、梳理自己的成长之路,发现了自身存在的3个问题:一是以偏概全,把成绩等同于成长,把文化课学习与考试当成学生的主业;二是强化教师权威,弱化学生地位,以强制弱,异化了师生关系;三是忽略价值感,一味强调直面苦与累,没有引导学生发现成长的美好和快乐。在经过相关主题阅读之后,我为自己开了3个“药方”:一要追求全面,从阅读、运动、劳动等方面助推学生成长;二要追求平等,把师生关系从博弈转变为合作,努力成为学生的成长合伙人;三要追求分数之外的学习效能感,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发现潜能,不断理解学习的深刻内涵以及对自身成长的价值。
檀传宝说,自由与责任的结合就是真正的浪漫。我想,把学生当成一个自由的独立个体,在教育中不强制设定、不盲目服从某个固定框架,从学生的潜在生长点和特质出发,为他们摸索一条适合自身成长的自然之路,才是德育应该有的模样。当学生缺乏能力和信心时,教师要大步走在前面铺路搭桥,做一个引领者,让学生走得踏实稳当;当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时,教师要悄悄走在旁边及时提醒、适当帮扶,做一个陪伴者;当学生能力“在线”、自信满满时,教师可以跟在后面欣赏、默默鼓掌,做一个守望者。我想不出有哪一种职业能够像教师一样见证一个又一个、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美丽成长。这不就是德育带给教师的浪漫吗?
德育是浪漫的事业,成长是美丽的主题。在我的工作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被及时看见,被长久重视,被持续助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当理念走上正途,方法就会多样,我的育人故事才有味道。那个爱跑步的孩子,我带他制订长跑计划,脚步从沉重到轻盈,他跑出了灿烂的未来;那个因为被同学忽略而委屈苦恼的孩子,我帮他从饮水机保洁工作开始,重新打造个人形象品牌,助推他成功入选“最受欢迎学生排行榜”;那个让家长窝心、同学糟心的孩子,我帮他梳理从小到大的关键事件,从中剖析隐藏在细节里的幸福密码,让他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那个深陷抑郁旋涡的孩子,我在完成百万字抑郁症主题阅读后,学会了专业陪伴的小技巧,跟他一起分担成长的风风雨雨……
如今,我远离了灯下黑,走上了浪漫路。我现在越来越认识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段冒险,我有幸能跟他们一起拆解青春谜团,体验成长的淡淡哀愁和欢欣雀跃,在彼此的心里奏响一曲动人的歌,这才是最大的浪漫。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慈溪市慈溪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7日第1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