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项目式学习,要求教师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结合所学,在查阅资料后,独立完成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的自主设计。学生经过精心准备完成对应的实验项目,最后展示实验结果,进行学习反思与实验评价。项目式实验学习由项目主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成果展示与反思评价等环节构成。下面以“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为例,讲解项目式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开展。
创设项目情境,自主设计方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确立了化学学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多维度核心素养目标。学生通过解读课程标准,参照多维度核心素养目标,查阅资料后,确定了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目标,理解电解微观原理,通过电解原理构建氯碱工业模型,并对实验进行评价与改进。
课堂上,教师不再局限于演示实验和给学生指定实验,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实验小组,确定实验分工、落实实验责任、分配项目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氯碱工业的视频播放,让学生知道当地氯碱工业发展现状。教师设置了项目总任务“为氯碱工厂设计一套氯碱工业装置”,学生查阅氯碱工业的相关资料,确定了任务一为电解池模型初步构建。
氯碱工业的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的关键就在于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学生查阅资料后设计三组实验,分别是电解氯化铜溶液、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自行绘制对比表格,根据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知,阴极区的阳离子容易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体现出离子的氧化性,并且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就越容易得到电子,优先放电;阳极区的阴离子容易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体现出离子的还原性,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就越容易失去电子,优先放电。
任务激发探究,体会“做中学,学中问”。电解饱和食盐水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学生自主绘制电解装置图进行微观分析。有学生猜测阳极区Cl-会失去电子生成Cl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阴极区H+会得到电子生成H2,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实验现象是否与预测的一致呢?学生观察到两极均有气泡产生,阳极区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阴极区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但OH-会移向阳极区与Cl2发生反应。
如何阻隔OH-移向阳极?可以采用盐桥,但盐桥中的电解质溶液在实验过程中会逐渐损耗,需要定期更换盐桥。能否设计一种不用频繁更换盐桥的装置?查阅资料可用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是一种能使离子具有选择性透过的薄膜,为了阻止氢氧根离子移向阳极,可采用阳离子交换膜。
采用交换膜后,是否实现对OH- 的阻隔作用?现象记录为:两极均有气泡产生,阴极区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阳极区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阳离子交换膜发挥作用。问题又来了,体系敞开两极气体如何收集?必须用密闭环境,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决定借用小气球。
项目式实验学习重在学生自主参与解决项目中产生的问题,在做实验中明白理论,并借助理论提出问题,在问题中优化实验方案。实验的突发情况,需要学生及时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实验预演等形式解决。
任务评价与反思,优化实验方案。任务一为电解池模型初步构建已完成,如果使用该装置进行工业投产能否获取纯净的NaOH?学生进行微观分析后发现阴极除了生成NaOH,还会有NaCl生成。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AgNO3,经过查阅资料效仿离子交换法用OH-代替Cl-。
如何监测OH-的浓度变化?学生进入任务二电解池模型的再构建。教师建议学生可以借助pH传感器,将传感器与电脑连接,用数据直观展示NaOH的浓度变化。在教师引导下,为了节省用量,师生共同设计了一套微型实验装置,用透明的亚克力管连接成“U型”管,用阳离子交换膜阻止OH-,用pH传感器监测OH-浓度变化,用气球收集两极气体,实验装置实现了创新与优化。
在开展项目任务二电解池模型再构建的最后阶段,学生对亚克力管充满好奇,却因为不熟悉pH传感器的使用想简单化,用传统的装置。此时,教师可以先构建思维认知,让学生思维不断优化,并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展示情况、对比互评,撰写项目成果分析,给予评分,确定最优方案,也可以从中评出最佳项目小组。
(作者单位系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7日第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