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文称,湖北省襄阳市某校一名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在其中一名学生的作业本上撰写评语:“全班最差,你是孤儿吗?没人管吗?”这名教师还将图片发到了家长群中,引发家长质疑。针对此事,学校工作人员表示,这名教师的表达方式的确存在问题,校方会调查此事,如果情况属实,将会约谈该教师。
从批改情况来看,这名教师可谓用心良苦,勾勾叉叉分明,部分错别字也工工整整地改注。但就评语撰写和结果呈现来看,教师的“教育三观”存在失正的倾向。
失正的学生观。学习差,就学生个人来讲,可能在于学得不认真,也可能在于其智育发展水平本身就比同龄人滞后,但共同点是自卑多、自信少。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应该做的是理解、鼓励和帮助,而不是羞辱、打击和挖苦。违背学习并非评判学生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以及不得以成绩给学生排名、不得公示学生考试名次、不得歧视学困生等教育共识和教育规范,以为将学生没有完成好的作业公开展示,就能促进学生化“羞耻”为动力,显然陷入了误区。
失正的家长观。学生作业差,可以与家长扯上关系,比如家长的“辅”。但也要看到,这个“辅”并非全面辅导的“辅”,而是教育辅助的“辅”。教师如果忽视自己是不是把学生工作做在了前头、做到了高标准,而是把关注重点放在家长“辅”得怎么样上,显然方法失当。而且,家长除了教育子女,还有养家糊口的重任,很难每天都有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忽视了这个因素,过度“提醒”家长配合,明显有缺乏共情共理之心、高高在上之嫌,同样陷入了误区。
失正的教师观。在传统观念里,教师有“高高在上”的地位,对学生可讽刺、可挖苦、可贬低,甚至还可以打骂。这样的教育,虽然也能培养出人才,但对许多学生、家长来说无啻于一场噩梦: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上去了,但心理问题严重,始终看不起自己,对未来缺乏信心,严重者甚至缺乏继续活下去的勇气。现代教育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旨在改变这一隐忧,让教师真正成为保护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育发展的人。如果教师记不住自己的“同人”“平等”身份,无疑是失当的。
生活中,类似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有的教师在行为失当后,还以“恨学生不成钢”“恨家长不作为”为由争得了家长理解、社会同情,开脱了责任。就此,我希望这件事情能引起更多教师、学校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思考。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剑阁县金仙小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01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