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科研共享 助梦成长

发布时间:2023-11-06 作者:何云竹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8年底,我与来自全省11个市州的87名园长成为一个研修团队——四川省何云竹名园长鼎兴工作室。一下子走到省级平台,我才知道什么是“责任重于泰山”。我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我要尽可能帮助别人实现梦想,构建一个合作、发展的园长共同体,这是新时代赋予我的使命。

坦诚相见,履约前行

怎样推进工作室建设?怎样与工作室成员协同发展?工作室13名成员中有多名都是享誉四川的名园长,其他成员也在当地很有影响力。我认识到,工作室建设不能“独动”,要人人参与。我选择坦诚相处,用真诚凝聚人心,带动大家共谋发展。

2019年1月工作室第一次成员见面时,我开放了所有的班级、活动室甚至后勤部门,让成员自由参观学习,希望把最好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毫无保留呈现出来供大家参考。这次会前我做了充分准备,草拟了工作室3年发展规划、成员考核管理细则等相关制度。会上,我们讨论确定了相关制度,选定了班委,按区域建立了片区小组。我想,大家分散在不同区域,需要靠“契约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制度和组织设立就是我们共同的约定与信守。

原本以为,接下来工作室应该很顺畅地运行。其实不然。13名成员都是园长,大家身上的担子很重。各方任务齐齐压来,工学矛盾突出、时间不够用、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于是,我与成员来了一次深度沟通,直面问题寻找方法。这个过程拉近了情感,促进了成员自主管理、民主管理。此后,工作室制度都是反复研讨、几易其稿,之所以这样“折腾”,就是要做到工作室建设人人参与、人人认可。

当然,团队建设既要靠制度,也离不开人文关怀、情感凝聚。我很重视工作室文化建设,历经60余稿设计了工作室标识,在园里选定了4个区域创设成工作室研修阵地,让成员有家的温暖。工作室承办全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当天,是张小帆园长的生日,我瞒着她策划了庆生活动,她感动得落泪。这种人文情怀,点燃了成员的激情。后来,张小帆园长只用10个月就新建了一所幼儿园,新园开园不久又接到再建一所新园、领办两所民办园的任务,大家打趣地说:“这是小帆园长的激情岁月。”

可见,“坦诚相见,履约前行”是工作室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从“我”到“我们”、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法宝。

抱团科研,成果共享

科研是实现幼儿园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园长怕做科研、不会做研究”“园长口头重视,行动上不落实”等问题,我带着成员用真问题打开研究之门,用真研究实现真发展。

我将课题研究贯穿于工作室建设全过程,依托教育部研究项目、省级重大课题子课题、工作室专项课题等展开研究,让每位成员既是课题的组织者、研究者,也是研究的样本与对象。基于两次问卷调查数十万字的园长成长报告,我们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新时代园长“三大三高”个性特质:大梦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智慧实现高效能治理,大格局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园长的成长与培育提供了指南。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坚持问题导向、路径研究,带着大家在深度学习、扎实科研、精进技术、不断创新中夯实自身科研素养,推动各园科研工作的发展。就连每月工作室的读书活动、主题沙龙、线上有约等常态活动,我都按照科研方式组织推进,让每个成员带着自己的研修团队围绕问题研讨交流,梳理办园思想和实践成果。由此,大家明白了科研的重要性,自身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也增强了。班长刁玲带着同事研究课程建设,形成了攀枝花实验幼儿园的“玩美课程”;学习委员张春玉通过师幼“绘本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解决了提升质量的根本问题;凉山州冕宁县赵颖园长走遍成员单位学习取经,重新梳理办学思想,凝练出“同语同心,阳光随行”的办园理念,建构了“阳光”课程体系,筑就了大凉山彝族幼儿的快乐成长路……

工作室3年建设期间,大家不仅自己做课题,还指导青年教师做课题,共同走上科研办园、科研兴园的道路。工作室研究成果《高品质幼儿园园长的特质与培养研究》荣获四川省重大课题子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持续赋能,共同发展

工作室建设第一年,我用半年时间跑了数千公里路,把13个成员幼儿园的入园诊断全部做完。每到一所幼儿园,我都直陈问题不回避遮掩。我发现,大家很享受研讨的过程。诊断研讨后,我要求成员制定个人和幼儿园的三年发展规划,我们反复讨论、修改,推进实施。

这个过程中,每次成员幼儿园需要帮助,我总是想方设法调动一切资源提供帮助。此外,我借鉴上海、广东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助手制”,倡导成员在各自幼儿园建立“助理团队”,不仅卷入近百人参与工作室的建设,还促成了各园后备人才队伍储备,共同构建出“领衔人牵头、成员共进、青年成员跟随、助理学习”的工作格局。

我们以开放办园为驱动,集思广益、整体联动,通过承办学术交流活动与广大同人构筑“共生、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对当前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对成员单位品质发展的经验提供、对园长成长路径的选择与支撑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梁娟园长盘活多方资源,聚焦“儿童生命教育”,策动北川举全县之力成功承办了全省学前教育共同体学术研讨会,与大家共享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发展的经验。工作室通过“物扶+智扶”“请进来+走出去”“实地指导+线上研讨”,一起牵手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越努力,越幸运,越幸福。工作室3年建设,我们形成了专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专业综合素养的整体攀升:4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2人当选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3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3人荣获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1人荣获“四川省最美教师”……“持续赋能,共同发展”成为工作室建设的源泉,成就了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成为教育部新时代“双名计划”名校长培养对象,在组建新的工作室时,许多园长主动申请加入,给了我很大启示与鼓舞。我深知,名园长的“名”,不是“有名”“知名”“出名”“挂名”,而是“名”在责任与担当、“名”在为学、为事、为人“三为合一”。工作室建设中的“三为合一”,就是将扎实学习、踏实做事、忠实做人统一在同伴的互学互助、互敬互爱之中,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提升过程。这将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和不断修炼的追求。

(作者系四川省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园长、正高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08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