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弦歌

师 眼

发布时间:2023-11-06 作者:方海江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我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背后有无数双眼睛的注目和关切,最使我进步和向上的是母亲的眼睛、高中老师施老师的眼睛、国学老师王老师的眼睛、硕士生导师火根老师的眼睛。他们对我无私的爱的关注和期待,我也希望同样诚心地传递给我的学生。

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母亲的眼睛。

我出生在一棵千年樟树下的泥巴小土房子里。昏暗的煤油灯下,一个女人用辫子的尾梢塞进另一个少女的喉咙里——为了助产。三天三夜之后,母亲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冒着生命危险产下了我。

怀着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惊奇,她给我讲故事、唱童谣,那是她从她的母亲或者上一辈那里学来的。印象最深的是她给我讲一个关于“木偶人”的故事:有一个孩子不听话,经常打骂他的母亲。后来母亲走了,他很后悔、很伤心,用木头做成一个人偶,早上搬出来晒太阳,晚上再搬回屋里。农忙“双抢”的时候,他把人偶搬到打谷坪里,可以看住鸟雀和家鸡偷食稻谷。雷阵雨来了,他会先把人偶搬回家里,然后再去收拾晾晒的稻谷。

母亲——我第一位老师,教我开始寻找光明。

(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高中语文老师施老师的眼睛。

我四岁上学,数学几乎都是满分,文科却平平无奇。上了高中,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上文学,他就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施老师。我还记得他讲的《滕王阁序》,记得他说王勃会打腹稿,我与他一同惋惜王勃的英年早逝。也因为他,我每周都到图书馆找书看,从世界文学名著到世界名人传记;高中那几年,我几乎找遍了县城所有的书店,仍然觉得有好多书要读。

每个周末的晚自习,我都会听他从走廊过来的脚步声,注视他进门时的眼神。因为每到这一堂课,他都会当着全班人的面念我上周写的单元作文,几个学期都是如此。

有一天晚上,他拿一本钱钟书的《围城》放在我的桌子上,说:“你看看这本。”

当时我正准备投稿一篇诗歌,他鼓励我:“我可以帮你付参赛费用。”

他有一次说:“你的文章我帮你收集起来,放到学校的图书馆。”

施老师——引导我的思想之根去努力寻找智慧之源。

(三)

万里江山一并收,可容冬夏与春秋——国学老师王老师的眼睛。

2007年,我通过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支教老师。乡村教书之余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我开始思考“如何做一个中国人”,开始深入阅读经典。2012年,网上搜索国学教育,前往北京听课。听完课后十点多了,因为没有提前预订宾馆,负责人王老师就让我住在上课的地方。后来,每个寒暑假,我都会去王老师那里学习。

王老师指导我们洗碗、扫地,给我安排住宿的地方,他说:“你问的问题最多”“心和眼睛要汇聚到一个地方”“看花时,要把花放在心里看,心不要随花到外面”“我们的心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不要放太多事在里面”。

王老师——我的智慧之舟和理想之灯塔。

(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硕士生导师火根教授。

我对生态农业感兴趣,考上火根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第一次见面,他说“我们很有缘分”,跟我分享他的求学经历。他对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如数家珍,对农业领域的各种项目更是了如指掌。我从他和蔼坚毅的目光中读懂了一个学者,读懂了一个探索中国式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的学者。他说:“每件事从小做起,带一个笔记本出去,随时记录你想到、看到的。把心安下来,放到你做的事上去。”他随即送了我一个很大的笔记本。

师心如烛,是因为老师勤勤恳恳、大公无私的劳动,视生如子、爱心奉献的精神。我从老师的眼睛中眺望世界,思考生命和未来,我也愿我的学生从我的眼睛中得到成长的力量和向上的决心。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武宁县第四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08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