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的校长

校长和父亲的“密谋”

发布时间:2023-12-12 作者:李成林 来源:中国教师报

25年前,大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教师。

当时上完课,不是跟同事去逛街,就是到河边去钓鱼。

有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今后工作上有什么打算?”

我随口答道:“按时上下班就行了。”父亲看着我说:“光做到这点还不行,你要坚持写教育随笔,这对你是有好处的。”我感觉父亲也太迂了,只好应付了两句:“好吧,好吧。”

过了一个月,我刚回到家,父亲就过来问我教育随笔写得怎样了,我答复太忙了,哪有闲工夫写那个。他找椅子坐下来,说他当老师时一周上近20节课,每天还要把所思所想记下来,顺手从抽屉里翻出当年的日记本让我看。

之后有一次在学校,校长来到办公室对我说,学校规定新教师必须写教育随笔,每周一篇,不能少于800字……校长叫赵世文,高个子,一副严肃的面孔。我本来就怯他三分,只好按他说的去做了。

我静下心来阅读有关书籍,反思自己的教学,到月底就将4篇教育随笔交给了校长。

时间缓缓流淌,一天,我正在班上指导学生自习,赵校长在窗外向我招手,满脸微笑,好像有什么好事似的。

刚走出门,他就递给我一张汇款单:“你的稿费。”“啊?”我有些吃惊,接过来一瞧,上面确实是我的姓名,落款是某报社,一共是50元。原来,校长认为我有篇随笔写得好,就投给了报社,没想到居然发表了。

从此,我写教育随笔的劲头更大了,由一周一篇到每天都写,写完后再修改,觉得可以了就投稿。我的随笔时不时会见诸报端,有的论文还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此外,我还被抽调参加了全县论文评审,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我的这一切,都离不开赵校长,对此我非常感谢他。而他,却给我讲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你应该感谢你的父亲,以学校的名义让新教师写教育随笔,其实也是你父亲的意思。他和我商量后,想用这种方法逼一下像你这样的新教师,而且他让我先别告诉你。”

“怎么?还有这回事?”我顿时愣住了,望着两鬓斑白的校长,也想起了父亲那期望的眼神,心头更是一酸。

我也明白了,校长和父亲的“密谋”,其实包含着老一辈教育人对年轻教师的一份关爱。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五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13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