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当广州培文外国语学校(简称“培外”)还是一片工地的时候,校长樊瑞就指着砖头瓦砾说:“在培外,我们要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如今,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3000多名学生在书香中成长,“书”在这所历史不长的学校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初二学生张誉稼每天都会花至少半小时读书,他对刘慈欣的短篇小说爱不释手。然而,如今痴迷读书的他小学时却并不喜欢,问及转变的原因,“图书馆”三个字脱口而出。
走进培外,最容易吸引到你的一定是开放的图书馆。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365天每天24小时全开放,在这里书就像是“知识共享充电宝”,没有复杂的借阅手续,你可以随时随地走进来坐下看书,读到兴起时拿着书走出图书馆也没关系。
樊瑞说:“书就是用来读的,不要设置很多羁绊,影响了书真正价值的发挥。”除此之外,走廊里、电梯口、教室读书角……书随处可见。“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大图书馆,我们是在图书馆里建学校。”学校图书馆馆长赵红云说。
图书馆的书也是精挑细选的。樊瑞表示,要让真正的读书人看到这里的书就知道是好书。为此,培外采购图书时严抓准入机制,寻找有实力的供应商,还专门让教师研究书单,确保每一本书都是优中选优。
紧邻图书馆,有一个彼得·潘绘本馆,学生和家长常常在里面共同创作,这是该校“亲子悦读会”举办的读书活动项目。
半年前,赵红云和两位热心家长共同组建了这个悦读会,起初只有几个成员的小型读书团体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如今每天都有超过300名家长在线上线下热烈讨论。
据了解,培外以共读为核心,设立培外专属悦读会。负责人组织线下或线上的领读,读者参与共读,通过网络分享、面对面分享、文字分享、语音分享等开展互动交流。
通过悦读会,学校还不定期在剧场、图书馆等场所开展读书沙龙,通过品读经典、分享感悟、现场轮流共读、演讲朗诵等不同形式,展开全互动亲子大讲堂,让家长切身领悟阅读之美,自发推动亲子阅读。
“家长的热情超乎我们的想象。”赵红云说,低年级学生和家长组成亲子共读绘本故事小分队,共同创作绘本、演出剧本;高年级学生的家长共读各种各样的育儿书籍,他们平常还主动帮忙联系社区,推广阅读义工活动。
“不少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开始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也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许多孩子拥有了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慢慢爱上了读书。”悦读会执行理事长梁锦蓓兴奋地说。
学生在与记者交流时,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词——分享。
14岁的周梦洋最喜欢学校每周五的“街头演讲”,在操场边的“五四广场”上,大家上台分享自己喜欢的书,她听到感兴趣的就会去找来看。现在,她已经读了100多本书。
“我们不仅注重孩子本身的阅读,更重视他们知识输出的能力和分享的热情。”学校德育主任刘冬说。为此,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在“阅读漂流”中,每个班级都有一本共读书籍,孩子用三周时间完成一本共读书及相关导读单,三周后各班将共读书漂流到下一个班级。一学年下来,每个孩子可以阅读12本不同类型的图书。学校还在运动会上开展“与经典同行”活动,开幕式的学生方阵被创造性地设计成了读书成果展示。
“有读必有写,有写必有反馈。”刘冬让班里的学生每个学期共编一本读书文集,以读书为载体,让他们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有了看得见的成果,学生很受鼓舞。他还创设读书反馈情境,让学生从读的书里找出最喜欢的话给未来的自己,激发阅读兴趣。
“多样的读书活动和形式让孩子真正看到了自己的收获,这会激励他们进一步阅读,从而实现一种良性循环。”刘冬表示。
《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13日第1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