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重庆谢家湾学校 | 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习方式系统变革的学校实践探索》

跳出学习方式变革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4-01-03 作者:刘希娅 来源:中国教师报

目前学校教育面临不少痛点,如学生学习兴趣弱、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益低等,正是学习方式中存在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与生活脱节,内容僵化单一,缺少实践性;学习方法被动单一,听练背为主,学生学习被动、效益低;学习组织忽视学生个性,个体学习体验被弱化,因材施教难以实现;学习评价评存量、重结果,缺乏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变革学习方式是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但是,学习方式变革不能窄化为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法,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学习体验、学习方法、学习情绪等给予充分关注和支持,这需要系统改革与学习方式相关联的要素。

为实现学习方式的全面、深刻变革,重庆谢家湾学校以系统推进为总体思路,在近20年素质教育实践中,以学习方式变革为突破口,通过整体变革理念价值、学习场域、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对话评价等影响学习方式的关键因素,重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学习系统,探索了学习方式系统变革下学校高质量育人的有效路径,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健康个性成长,构建了学校高质量育人生态。

谢家湾学校基于学生立场,通过系统变革关联学习方式的价值体系、课程、课堂教学、环境场域、评价等核心要素,促进了学习方式变革有效落地,形成了低负担高质量学习的行动路径。学校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基于“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动力系统。学校以“不迎合功利取向、不倡导校外补课、不增加学生负担、不落下一个学生,强调孩子立场体验、强调课堂实践探索、强调主动积极学习、强调全面个性发展”的“四不四强”为育人追求,建构“六年影响一生”“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学生中心价值动力系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终结学习为终身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对学习、对未来负责。

基于“实践学习+个性学习”理念,将国家课程优质落地转化。聚焦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培养生动、鲜活、有趣而个性的人,谢家湾学校建构实施“小梅花课程”,全面推进课程整合,将国家课程优质落地转化,尊重学生的学习节奏,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打造更多的实践舞台,促进学生的实践学习与个性学习。一是融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把以年段为单位概述性的课程标准分解细化为学年、学期、学月、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每节课根据学生可能呈现出的水平、节奏差异等,拟定2—4个分层目标,实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形成50余万字的“学科课时目标”。二是研发“专题式—情境化—实践性”课程内容。三是实施“长短课—跨学科—走班制”组织形式。

基于“互动学习+理解学习”理念,深化“多主体互动式教学”改革。学习方式变革并非用一种方法替代另一种方法,而是旨在增强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适配性。针对教学中学生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等问题,学校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遵循学生学习逻辑和认知规律,形成多主体互动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边互动,学习方式从单一性走向多样性。学校从被动灌输讲堂走向主动生动学堂,构建课堂教学生态,比如从绿色课堂到对话课堂,倡导“生态生活生长,主动生动互动”“三生三动”课堂;突破40分钟课时界限,周课时总时长保障下长短课设置,提高课时与学习内容的适切性,形成没有铃声的校园;增强课堂安全感,学生在自在的松弛感中形成自律的专注度,学会独立思考、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勇于创新……

基于“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理念,营造“全开放参与型”学习环境场域。学生的学习过程伴随着情绪体验和心理感受,积极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形成正向的学习情绪体验,提升学习幸福感与价值感,而压抑的学习氛围、紧张的人际困扰则会过度消耗学生的心理资源,产生考试焦虑、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厌学、坚持性差等问题。学校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包容的人际氛围、建设开放交互的学习物理环境,实施自主自律的学习生活流程,为实现“人人、处处、时时皆可学”创造条件。比如,学校建设了开放交互的学习物理环境,全天候开放阅览室、博物馆、器乐排练室、聊天室、合唱室等,供师生自由使用;注重环境参与性,随处布置非正式学习区;教室设计落地窗,增强与外界的交互性;设计使用圆弧形合作式课桌,小组围坐促进生生对话、合作、讨论,形成学习共同体;打破以年级为单位的教室、功能室传统区域布局,不同年级教室、功能室穿插安排,形成混龄式复合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互帮互学;设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多样组合的复合型教研空间,促进教师打破学科中心,多维认识世界、认识知识、认识学生。

基于“评价学习+激励学习”理念,开展“重反馈强激励”的对话评价。单向度的知识传输,容易使学生形成僵化、机械、浅表的思维水平与问题解决能力。师生展开双向交流,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由浅表、表象、机械向深层、内涵、灵活转化。谢家湾学校重反馈强激励的对话式评价体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在民主平等人文氛围中广泛深度对话,并以语言与非语言等媒介展开评价,彰显了学习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突出了学习的过程特性,促进学生在对话中自我思考、自我激励、自我满足、自我调整,感到学习有意义、有意思、有信心。在“评价育人”理念下,重庆谢家湾学校注重评价的全纳性,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构建以“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评价内容。其中学业评价注重基于学科素养的知识与能力考查,实行“2+5+3”机制,即20%过程性评价、50%期末评价、30%表现性任务为载体的专项能力评价。

重庆谢家湾学校围绕“学生学习”这一核心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方式变革实践探索,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组织、学习评价等方面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习方式的系统变革,促进了学生综合发展,也让学生更喜欢学校,喜欢学习,喜欢上课。自信阳光、好奇灵动、思辨创新、积极专注、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等成为谢家湾学校学生特点的具体画像。

重庆谢家湾学校的改革从“学习是怎么发生的”出发,回到“孩子们学得怎么样”,致力于回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之问。

(作者系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

编 后:

谢家湾学校基于学生立场变革学习方式,着力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为中小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该校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要深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上。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要跳出“窄化”的误区,不仅要关注学习方式,还要关注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学习体验、学习方法、学习情绪等。只有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发生机制,不断破解学习的秘密,才能打开教与学的“黑匣子”。

谢家湾学校学习方式变革背后的教研支持,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刘希娅校长曾说,“课堂教学转变的背后,需要5倍以上上课时间的教研支撑”。此言不虚,大凡教育质量高地也一定是教研高地。该校探索的班级小教研、跨学科教研、跨学段教研、项目式教研等教研形式,让教师团队的教研从研究刷题内容走向研究学生学习,让送到学生面前的每一道题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论证,也让各学科教师协同起来,众筹教育教学方法,实现了从用一种方法对待几十个学生到用几十种方法对待一个学生的嬗变。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03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