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和而美,美而和谐。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位于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南海之岛,“和美”是学校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也是学校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学校以“生活化美育”为重要突破口,开发适合学校“和美”文化特色发展的“小飞鸽”课程,为学生生命成长打好底色,努力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
学科融合,促和美素养
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规范落实、校本课程合理开发是学校课程发展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注重融合并渗透“生活”和“美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融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沟通、协作等方面的素养,建构体系化的跨学科融合实践课程。
学校开设“遇见骑楼”“海口滋味”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的,密切关注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以“海南元素”为主题,学校渗透“主题·融通·整合”思想,构建学科间的主题融通学习,使得学校、教师、学生、课程共同形成一幅和美图画。学校设计了“想知道”“会行走”“有感悟”三条主线,开展“我是小导游”“制作骑楼手抄报”“制作老盐+水果饮品研究报告”“共忆美好时光”等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主题统一,分科实施,资源共享”的课程实施新方式,让学科学习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是一家集珍稀野生动植物科普博览、保护繁殖,全景式展现岛屿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浓缩海南岛动植物精华的天然博物馆。一年级学生走进动物园观察动物,用平面图形创作动物图案,增强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二年级课程活动地点设在海南定安热带飞禽世界,众多鸟类或徜徉林间、或栖于枝头、或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学生如飞翔的小白鸽一样无拘无束,享受着生命的美好;三年级学生前往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景区除了各种类型的火山和数十条熔岩隧洞,还保存着被喻为海口城市“绿肺”的热带原生林和独具特色的玄武岩石器古民居,学生流连于火山口遗迹之间,不禁感叹火山的神秘和自然的伟力。
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年年如期相约、年年美景各异,“小飞鸽”课程以天地为课堂,以生活为教材,打通学科壁垒,贯穿课堂内外,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活动助力,育和美情怀
地方课程的个性化实施是“小飞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使得各种活动都能彰显“生活”和“美育”的特点。学生真实的生活是有时间维度的,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生活,学校因此开发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一月的“书画之美”、二月的“童话之美”、三月的“自然之美”、四月的“天海之美”、五月的“劳动之美”、六月的“童年之美”、七月和八月的“生活之美”、九月的“书香之美”、十月的“家国之美”、十一月的“运动之美”、十二月的“艺术之美”等。比如,在“天海之美”活动的海洋课程中,海警专家走进课堂,深入浅出地通过许多具体实例,为学生科普海洋知识。围绕不同的主题内容,学生通过实地参观、采访等形式,了解人类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培养海洋环境忧患意识和海洋环境保护责任,进而明确人海和谐共生的理念。
生活即教育,自然即课本。“小飞鸽”课程增加了课程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向学生提供更具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学校将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成“双线并行”的方式,既有走进大自然的绿色之旅,也有缅怀先烈的红色之旅。
徜徉于红树湾湿地公园间,宛如穿越林木丛生的原始丛林,奇特的海滩上生长的热带树木,以其特殊的魅力和风貌带给学生无尽的探究乐趣;学生登顶定安文笔峰,触摸玄武岩,文化的内涵不经意间也在学生的心间流淌。
在一次“红色之旅”活动中,学生在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碑前,缅怀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部队在玉包港登陆作战中牺牲的烈士。踏上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学生在老红军的故事中深刻领悟聂荣臻元帅的评价:“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陈列馆展出解放军当年使用过的手枪、手榴弹、军装、旗帜等,展现了琼崖革命斗争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学生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遗志、发扬革命精神,在心中镌刻下红色的印记。
在海南省博物馆,学生对海南历史、少数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文物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如同穿越时空隧道,领略着海南岛的历史奇观、古代文明、人文精神。各学科教师依托海南地域文化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丰富体验,聚和美能力
美育既是一种美感教育、审美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品格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对大自然、社会发展、文学艺术、科技探索等方面的认知、感受、鉴赏、创造能力,学校的育人目标与之一脉相承。因此,学校尝试由多元主体对学生开展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以“劳动之美”活动为例,学生在“慧植蔬香”“巧手厨艺”等课程中享受劳动的快乐。学校立足于“饮食与健康”“饮食与文化”“饮食与自然”等主题,开展实施劳动教育,利用学校空地、楼顶开辟试验田,让学生经历除草、松土、育肥、沃土、散种、浇水等种植环节。此外,学校还进一步引入高校资源助推校本课程和课后服务的实施开展,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引导学生感知劳动精神。
在“与春同行”课程中,教师立足学科特性规划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唱、读、绘、颂、写等活动,通过主题化、活动化的学习方式,帮助拓展知识容量。“保护红树林”“我是小导游”“我为动物制名片”等系列语文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文字表达所观所思;“学会分类”“合理购物”“计算花销”等数学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诵唱”“说写”等语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英语、用英语,充分介绍海南自贸港的独特魅力;美术学科主题活动分为六个板块,分别对应不同的表现技法:聆听春天(儿童画)、触摸春天(手工制作)、写春天(书法及写生)、品味春天(刮蜡、剪纸)、印记春天(版画、铅笔淡彩画)、行摄春天(摄影、创意美术);音乐学科主题活动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感受春的律动:唱响春天(歌唱+律动)、舞动春天(歌唱+律动)、演绎春天(歌唱+表演)、鉴赏春天(歌唱+欣赏)、歌颂春天(歌唱+诵读)、创编春天(歌唱+创编儿歌、童谣)……
走进校园,象征着“和美”的鸽子形象随处可见。“小飞鸽”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育、体育、艺术、科学、语言等领域,从“和行美德、和思美智、和习美体、和赏美艺、和创美劳”五大领域,指向学生“心灵美、健康美、行为美”的养成,帮助学生实现学会生活、学会欣赏、学会创造。
(作者单位系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17日第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