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的校长

没有“偏远”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4-01-16 作者:蒋 健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指点、引导,尤其是新教师,能遇到一位好校长,对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教十几年,我从一所乡村初中调到另一所乡村初中,如今已成为一名市学科骨干教师。回首这些年,我很幸运遇见了朱校长,是他给了我成长的勇气。

“我会随时去听课,也欢迎大家随时来听我的课,我会在教室后面放好小板凳。”这是朱校长在开学初的一次会议上讲的,后来,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朱校长是全县知名的数学教学能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很先进。我想,这与他爱阅读、爱思考、爱研究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而我现在的阅读习惯就深受他的影响。

朱校长的办公桌上永远会放着一本翻开的书,可能是学校管理的,可能是学科教学的,也可能是哲学类的,书的种类比较“杂”。

朱校长的办公室里还放着两把椅子,一把是他坐的,一把是他人坐的。他或许是在等待教师来交流专业发展、自身成长,亦可谈谈眼前生活、诗和远方。

我不知道我是第几个坐在他对面椅子上的教师,但我仍然记得那次他听完我的课后转身离开的画面。为了搞清楚他“为何转身离开”,我主动来到他的办公室请教。“虽然你的学科我不是很懂,但是你可以从教学方法上改进”,于是我们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他对于教师的“请教”,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

他经常鼓励大家“走出去”,去参加各类专业比赛,积累自己的专业资本。他经常推教师“出去”,广邀县内名师来校“认领”徒弟。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正是因为这样的平台,我才开始慢慢“走出去”。

偏远的乡村初中,教研活动少,专业发展机会少,展示平台少,专家指导少,甚至教师认识的“人”也少。大家更多的是“埋头耕地”,却很少“抬头望天”,似乎把自己“禁锢”在了三尺讲台,成了井底之蛙、水缸之鱼。

朱校长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现在年轻,有的是资本,出去上课、比赛不要怕出丑,那是正常的,难道等四五十岁了再去出丑吗?”

是啊,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我就是在这句话的影响下,才真正开始探索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才开始走上更大的舞台。

如今再回首,无论在业务发展上,还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情怀上,朱校长都深深影响着我。一次次的指点、一次次的鞭策,让我也领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偏远的学校,没有偏远的老师”。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象山县泗洲头镇初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17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