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回炉”读职校是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尤其是职业学校应该给予他们支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他们“回炉”添一把柴。
高校毕业生“回炉”读职校面临若干现实困难,比如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和内容存在差异,高校毕业生虽然缺乏技术技能的系统性训练,但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对于职业学校而言,低水平的技术技能学习与训练是不能满足高校毕业生需求的;另外,对于想要“回炉”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资金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时间和经济成本过大,会令“回炉”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尽量适应他们的实际需求;再者,社会认知度不高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尽管高校毕业生选择职业学校“回炉”的现象日益增多,但社会对这一现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然有限,大众普遍对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未来发展存在疑虑,这对有“回炉”意愿的学生会产生消极影响。
针对“回炉”学生的实际困难,笔者认为应该从5个方面入手,为他们的“回炉”“助燃”。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回炉”读职校给予政策支持,包括提供奖学金、贷款和其他形式的资助,以降低他们的学习成本和经济压力。同时,政府应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的多元化与市场化发展。
完善教育体系。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确保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并助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保持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沟通衔接、融通发展。同时,教育部门还应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加强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而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就业保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完善的评估和跟踪机制。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建立对高校毕业生参与职业教育的评估和跟踪机制,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业水平、就业去向、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情况,以及职业学校的质量和效果,为政策制定和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和支持。
加强宣传和推广。应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参与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这一现象的认可程度。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竞赛,提高职业教育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高校毕业生“回炉”读职校反映的是一种良性发展态势,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职业教育,并为其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作者单位系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31日第1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