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入学季,校门口增添了许多期盼的眼神,还有三步一回头的分离节奏,偶尔伴着响亮的哭声。分离焦虑不仅困扰着低年级“小豆包”,也困扰着学生家长。如何抓住入学后的“窗口期”,做好行为规约、习惯养成的软着陆,让学生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达成“我是小学生、我爱上学校”的角色认同呢?
柔性规约,让爱加持,构建文化,启蒙养正。想学生所想,急家长所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学习生活是首要目标。班主任每天都在班级群里温馨提示:天气变化增减衣物、每天的学习备品准备、每天的健康排查提示、每天的学习生活小结等,使家长能够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后勤工作”,从而保障学生从容面对每一天的学习生活。班主任还要定期在班级群晒校园生活场景:晒间餐、晒午餐、晒眼保健操、晒阳光运动、晒校园活动身影、晒班级全家福等,保证每个学生至少“出镜”一次,让家长及时看到孩子的状态。
“学生不是小号的成人,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教师带着这样的想法启蒙导行才能润物无声。一日常规课程,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班级的事情大家做”开始;课堂互动课程,从“仔细看、认真听、积极想、大胆说”开始;行为规约课程,从“头正、肩平、背直、足安”开始;时间管理课程,从“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开始。有了“爱的文化”加持,柔性规约更有温度,班级管理更有效果,学生的成长也每天可见。
天天志愿,人人担当,体验服务,强化归属。开学后,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开始卷起了“一道杠”和“两道杠”。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学校推行“天天志愿、人人担当”课程。大到“晨读担当”“廊报担当”“值日担当”,小到“浇花担当”“通风担当”“作业担当”,每个班级设立的志愿担当岗位,林林总总共20余个。学生通过自主申报、班会竞选后上岗工作,担当岗位定期轮换,从而实现“人人有担当”“人人能担当”“人人乐担当”的目标。学生在岗位担当中强化了服务意识,提升了做事能力,体验了团队归属感,从而更好融入班集体。
五星评价,各美其美,关照个体,赋能成长。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他们带着原生家庭的养育密码,以自己独有的生命节律成长着。有的学生热情开朗,有的学生羞怯内向,在适应环境、结交伙伴、习得技能、发展特长等方面也表现出较大差异。为了保护学生的天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学校实施“五星学子”评价方式,具体评价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崇德星”“益智星”“健体星”“尚美星”“乐劳星”就像5把神奇的火炬,点燃了学生内在生命动力,让学生在“做最棒的自己”过程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蒙以养正,学以成人,教育最好的样貌莫过于“如他所是”。为此,学校始终秉持“养护天性、尊重个性、培育社会性”的教育初心,创新设计开学课程,为小学生身心和悦、向阳成长持续赋能。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13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