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观察

大校长的“小心思”

发布时间:2024-04-29 作者:宿献杰 来源:中国教师报

现实中,许多大校长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带领广大师生擘画未来,引领大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大校长除了有大教育情怀,有时也有教育的“小心思”。

“竭尽全力帮助老师,以方便老师竭尽全力帮助学生”

“竭尽全力帮助老师,以方便老师竭尽全力帮助学生。”这是李希贵校长的大智慧。

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教职工开车在外发生交通事故,可以呼叫学校“救援队”。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交通事故救援队”,一旦有教师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就可以申请救援,后续工作交由救援队代为处理即可。

有这样一支优质服务团队,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老师是幸福的。

“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李希贵校长认为,要关注学生,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需要通过教师来完成。

校长关心教师,教师关心学生;校长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校长通过对教师的真情输出,换来教师对学生的真情输出,实现校园“良性情感循环”,为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心理铺垫。

“‘冷’板凳变成了‘暖’坐垫”

到山东省昌乐县齐都实验学校参观考察时,王立坤校长安排在学校食堂吃午饭。一桌子饭菜,全部是从学生餐厅盛过来的。

王校长指着餐桌上的饭菜向我们介绍:“学生吃啥,校长跟着吃啥,老师也跟着吃啥,今天请你们也尝尝我校学生餐厅的饭菜。”

吃完饭,王校长带领我们从学生餐厅穿过,餐桌上摆放的饭菜与我们吃的确实一模一样。

穿过学生餐厅时我还发现,学生餐桌旁的每个不锈钢座位上都安装了棉质的坐垫。

看我在拍照,王校长走过来说:“天冷了,不锈钢座位坐着凉,学校为餐厅3000个座位加装了坐垫,穿上‘棉衣’,‘冷’板凳变成了‘暖’坐垫。”

多么细心的校长,多么有爱的校长,有这样一位好校长,实乃学生之福。

像王立坤校长这样,每周吃住在学校的校长不在少数。这样的身体力行,拉近了校长与学生的距离,体现的是校长关心学生、爱护学校的教育情怀。

放低身段,俯下身子,听听孩子的“声音”,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教育需要用心,再用心”

“教育需要用心,再用心。”这是首届齐鲁名校长、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崔仁波校长“日记经”当中最为常见的一句话。

崔仁波校长写日记的习惯已坚持30多年,在他的引领下,日记教育已成为育才学校的一大亮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已经把写日记作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必修课”。

崔校长写日记,记录的多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流露的是用心办教育的一片真情。

崔校长说,写日记是对生活最好的牵挂,也是对自己、对工作最负责任的记录,日子久了,它会让人变得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会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崔校长写日记用心,办教育更用心,到过育才学校参观考察的人大都有此感受。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心待教师,细心教学生,细心办教育,一定是智慧校长。

“飞过天空的‘纸飞机’,是孩子心中抹不去的影子”

在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的长青园内,矗立着一个蓄势待发的“纸飞机”雕塑。

“纸飞机”的机身满布数理化符号和公式,寓意知识才是圆梦的翅膀,童年的“纸飞机”在知识的助力下定会青云直上、翱翔九霄。

“‘纸飞机’是孩子童年的航天梦、科学梦,飞过天空的‘纸飞机’,是孩子心中抹不去的影子。”齐鲁名校长、青云双语学校徐军民校长指着“纸飞机”如是说。

徐校长是想用这个“纸飞机”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梦想,让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让梦想在蓝天中翱翔。

校长善于发现对学生的启发点,找准切入点,适时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才是智慧校长的智慧所在。

以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心思”,其实是大校长们多年的教育积淀和教育修炼。

“小心思”,大教育;“小心思”,大智慧。

(作者系山东省安丘市文华学校原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01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