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宋韵里的春耕

发布时间:2024-04-29 作者:王玉美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春耕。《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许多古代诗人都善于观察农家生活,为后世留下不少描绘春耕劳作的诗词。到了宋代,诗词的描写更加细致入微,在其中品味春耕的意境自然别有一番情趣。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乡村四月》中,翁卷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乡村春耕的别样风情。青山绿水间,细雨如烟、子规声声,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乡村画卷。这里的春耕,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在《四时田园杂兴》中,范成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耕时节田园生活的细节。白天,男人辛勤地耘田劳作;晚上,女人则忙着绩麻纺线;就连小孩子也不甘示弱,他们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这样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乐趣,让读者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在《春日耕者》中,苏辙的描绘更加细腻: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春雨充足,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忙于春耕的农人甚至连早饭都顾不上吃。

苏辙的兄长苏轼更是对春耕情有独钟。他在去往新城途中,将繁忙的春耕景象描写得细致入微,他在《新城道中》写道:“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诗中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情有景,透露出自己的归隐之意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在《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一组词中,春耕的景象被苏轼赋予了更深的情感色彩。他在第五首词中写道:“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春雨过后,草木欣欣向荣,道路洁净无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能有机会亲自参与春耕,体验那份劳动的快乐和满足。

作为一个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人,陆游创作了许多与春耕有关的诗作。他的《北园杂咏》描绘了一派春耕田园风光:“鉏麦家家趁晚晴,筑陂处处待春耕。小槽酒熟豚蹄美,剩与儿童乐太平。”看到繁忙的春耕景象,陆游喜从中来。不仅如此,陆游还专门以《春耕》为题创作过一首五言绝句、一首七言绝句。“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只要耕犁及时节,裹茶买饼去租牛”……读着这样的诗句,眼前不禁浮现出“一粒粟、万颗子,一垄田、一畦地”的春耕景象。诗人从春耕的辛勤中看到了秋收的丰实,他甚至写下老农去买耕牛、租耕牛这样的细节。

虽然年代不同、风格不同,但这些美好的春耕诗词带给人的都是同样的希望。手执一卷宋词,依窗而坐,边聆听窗外鸟儿清脆的歌声,边品读这些灵动曼妙的诗词,也是一种诗意而高雅的享受。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新平县第一幼儿园)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01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