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浅谈作业的“三维功能”与运用

发布时间:2024-05-06 作者:周东明 来源:中国教师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作业设计指出: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强调减轻作业负担,科学设计单元作业,体现整体性、多样性、选择性和进阶性等。

作业可以定义为教师依据一定的目标布置给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过程,实际上是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本质是教师有目的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优翼教育研究院组织作业设计与研究方面的专家,围绕作业主题开展了多次研讨活动,并在作业的具体功能与运用方面形成了一些看法和观点。

作业的“三维功能”

一是课程功能。作业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与教学形成促进和补充关系,而不仅仅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和课后延续。作业与教学可以发挥各自的时空优势,在学习目标、内容和形式上相辅相成,共同达成课程目标。一些在课堂教学上无法达成的课程目标,如方法、实践创新、设计制作、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目标,是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达成的。

二是学习功能。对学生而言,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加以内化和运用,形成能力、提高成绩,不断提升智力水平;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毅力和善于钻研的学习品质,形成自律、时间管理等方面的素养,支持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发挥育人价值。

三是教学功能。对教师而言,通过课后作业了解课堂学习效果是作业基础功能。通过作业情况,教师发现问题或“盲区”,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方法,落实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相长。综合来讲,作业能诊断、评价、促进教学,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可以把通过作业的批改评价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作为家校协同育人的一种途径。

作业的运用

对教师而言,一是要科学选择。教师要精心选择高质量作业。现在市场上各类作业产品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练就选择高质量作业产品的“火眼金睛”,从作业的科学性、目标性、适切性、层次性等方面进行判断。二是要科学布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情况,做好作业的分层分类布置;还可以布置多样化和延展性作业,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三是要科学评价。教师及时批改作业文本,分析学生完成掌握情况并进行讲评,同时针对学生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辅导,真正用好作业,促进学生能力素养提升,达成课程目标。

对学生而言,一方面要准确记录教师的作业内容与要求,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作业,要把作业当成巩固内化知识、形成能力素养、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要科学安排时间,按时高效、自主自觉地完成。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专心,更要有深度思考,还要通过实践型、合作型、调研型作业培养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家长而言,不必过多参与孩子的作业,也不必为孩子的作业过于焦虑。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作业环境;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如作业的时间、效率、专注程度;如有必要,可以为低年级孩子提供必要的辅导与帮助,给予鼓励和引导。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08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