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表演式过节”有热闹无成长

发布时间:2024-06-12 作者:秦风明 来源:中国教师报

每年儿童节,各地中小学校、幼儿园纷纷举办文艺表演,孩子们载歌载舞,一展风采,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台下喝彩连连。这一延续多年的传统曾被赋予关爱儿童、关注成长的意义。如今看来,这种“表演式过节”看起来很热闹,却没有让孩子获得多少成长,反而让孩子陷入了“被快乐”的怪圈。

为庆祝儿童节,学校适当编排节目无可厚非,既是让孩子自娱自乐,也是多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儿童节节目展演大多是一种面向领导的汇报演出,为了保证演出质量,节目排练耗时久,学生排练结束后很累,休息不足导致家庭作业质量不高。此外,让家长购置演出服、陪排练、孩子观看节目时被暴晒也是儿童节表演被吐槽的原因。当一些学校和幼儿园以功利的心态为孩子庆祝节日,庆祝节日的初心已经走了样、变了形。

那么,儿童节怎样过才符合儿童需求和育人初心呢?我认为需要真情实意。孩子的年龄、性别、兴趣存在个体差异,对活动的形式、内容需求也不一致。为了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孩子。活动前,教师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征集活动方案,分层、分类开展特色活动,能歌善舞的孩子就让他们一展歌喉、舞姿,身体强壮的孩子就让他们参与趣味竞技、游戏闯关。或以画笔绘童年,或以童音诵童年,或以征文“晒”童年,以节日之名将孩子的兴趣延伸下去、个性发展起来。

儿童节是孩子的节日,他们才是主角,不能用成人理想中的“大舞台”霸占了孩子的过节畅想。相反,哪怕空间很小,只要我们愿意把空间都还给孩子,就能扩大他们的快乐空间,让他们得到锻炼和成长。

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一方面,内涵要丰富,不能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体验感、收获感。可以在活动中融入红色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让孩子收获成长,彰显节日的价值;另一方面,创意要丰富,活动内容与时俱进才能更有吸引力。比如露营音乐节、游园会等,多种体验可以让孩子获取不一样的美好记忆。

多方欢聚一堂,把“独角戏”变成“大合唱”。节日活动不能成为只有孩子表演的“独角戏”,家长、教师都要参与进来,或同台亮相共展风采,或亲子游戏共享陪伴,共同唱好健康成长的“大合唱”,也让孩子在亲子互动、师生互动中感受爱与被爱,赋予儿童节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欢度儿童节既要追求仪式感,也要常变常新,而所有“变”都是为了让孩子不虚度光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感受周围人的关注和爱护,与爱同行,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壶关县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12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