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召开“教育入学一件事”深化推进会,部署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证明,建设线上平台推进“一网通办”,建立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全程网办”,提升线下办理服务水平推进“只进一门”,以落实招生信息“八公开”制度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入学政策解读,回应群众关切。
教育入学关系千家万户。围绕“高效”和“办成”的目标,对“入学”环节进行数字化集成化流程再造,是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教育适应数字化强国建设要求,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的具体举措,更是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方面,办好“教育入学一件事”体现了教育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数字中国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入学一件事”已列入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首批13个重点事项之一。数字化转型是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建立更加便捷、优质、公平的治理模式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利用教育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早已起步,在教育教学方面开展了深度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需要相关部门推进教育数字政务服务,强化教育数字治理改革和布局力度,建设数据治理平台,通过各类政务数据共享、创新招生入学认证、手续办理等应用场景,赋能各类教育管理服务。
另一方面,办好“教育入学一件事”,有速度更有温度。招生入学虽然是一个普通事项,但牵涉各方时间和精力,甚至成为影响部分群众教育获得感的堵点、痛点。对家长而言,入学报名需要提供的证照多、材料多,而且部门之间业务不协同,提交入学材料可能要跑好几个部门;对于学校和教育部门而言,招生季要专门拿出人力来收集、梳理和审核入学数据,费时耗力且效率不高。推行“教育入学一件事”,通过数据赋能突破了时空限制,家长可以少跑腿,学校也不用重复劳动,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行政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应用是检验数字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师生和社会的好评是衡量数字教育的最高标准。现在“教育入学一件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有了,关键是抓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打出组合拳,打好协同战。各相关部门要以更高的站位,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区域统筹、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全面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共享质量,合力破解难点堵点,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首先,处理好效能速度与公平温度的关系。打造便捷高效的教育服务是数字化改革的目标之一,而教育公平是教育工作的内在价值要求。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数据聚合优势,科学确定入学证照材料数量,不断精简流程,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线上查验。同时,要观照教育公平的内在属性,在入学机会供给、学校条件改善、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加强配套措施,科学制定招生政策,落实好招生信息公开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高质量教育的期待。
其次,处理好数据跑腿与线下办理的关系。办好“教育入学一件事”,对大多数人而言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是更好的选择,但也要看到,对于部分家长而言,线上办理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选择,对于年龄偏大或有特殊情况的人员,线下办理服务仍然不可或缺。所以,不能一说线上好就忘了线下,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要求,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化服务并行,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持续优化服务模式,让群众线上线下都收获满意。
最后,处理好领先探索与兜底保障的关系。“教育入学一件事”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县域,应有必要的基座平台和应用软件支撑。当前部分省份和地区“教育入学一件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区域内推广,但仍有部分地区囿于财力等客观因素制约,智慧招生平台建设进度不一,暂不能提供有效服务。所以,相关部门需要统筹教育数字政务经费投入,既要鼓励有条件的区域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又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软件硬件支持等方式,补好资金、平台和技术短板,保证教育便民惠民之举覆盖面和受益面。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26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