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长而言,学校是最好的成长土壤,实践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学校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校长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也不同。
两年前,我来到一所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校,肩负的重任是使这所老校重现生机、再现辉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校的“躺平”现象较为普遍,无论干部、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自觉躺平——干部认为学校就这样,没必要认真干;教师认为学生水平差,没必要认真教;学生认为自己成绩差,没必要认真学;家长认为孩子就这样,没必要有期待。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全校师生普遍缺乏干劲,没有想法,得过且过。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给自己的第一个角色定位是“带头行动者”,带着行政干部一起从细节入手,用行动改变:要求干部早上7:30之前到校,我每天7:20在校门口等候大家;要求干部巡视校园,我带头巡视,并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拍照发群;要求干部加强学习,我带头在行政会上进行分享;要求各项活动前准备工作要做细,我同干部一起进行活动前的现场确认……凡是要求干部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然后与干部一起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大家,工作是做出来的,成绩是干出来的,改变是可以有的。
经过两个多月的坚持,干部团队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虽然工作执行水平仍有待提升,但工作态度有了很大变化,行动力明显增强,也意识到了“只有行动才能改变”。而干部的变化也带来了部分教师的变化。基于这样的变化,我给自己的第二个角色定位是“带头学习者”,通过“学习”更新干部的理念,提升工作的水平。
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推荐图书、订阅报刊、反思写作等,比较常态的做法是“以会促学”,借助日常的行政会,带领干部一起学习。
第一轮是读书分享,要求干部就推荐的图书进行阅读分享,且分享时必须与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第二轮是案例分享,要求干部从自己的管理工作中选择一个案例作深度分析,重点分析自己从中得到的经验与教训。第三轮是工作分享,每学期开学前,分享本处室的工作计划;每学期结束时,分享本处室的工作小结。
无论哪一个轮次,我都会带头学习、带头分享。通过这样的“带头学习”,干部团队的学习力、表达力、反思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当然,由此带来的是干部团队工作水平的明显提高。
经过近一年“以会促学”的坚持,整个干部团队的工作能力、理论水平都有了明显变化,较之一年前,更关注工作中的系统思考、精细追求、反思复盘等。在此背景下,我给自己提出了第三个角色定位——“带头变革者”,通过变革实现学校的系统重构。
相较于前两个角色,这一角色对学校当前发展的作用更大,但遇到的阻力也更大,因为开始真正触及教师群体的自我变革和学校机制的革故鼎新,这其中必然涉及个别教师甚至干部的利益。好在有了前面各项工作的铺垫,大多数干部认识到学校当前变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对变革不再排斥和逃避。
鉴于学校的现状,我们选择了从当时最制约学校发展且推进最有难度的“教师评价改革”入手,开始对学校工作的真正变革。我和干部一起面对教代会代表的“疾风暴雨”,直面教师群体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埋怨苛责。经历了大半年的反复沟通协商,教师评价改革方案终于进入真正的执行阶段。而在这大半年的协商中,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带来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变化,显著标志就是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追求开始变得主动、积极。
经此事件后,干部团队深切意识到,变革是艰难的,但又是必需的。一所老学校如果没有变革精神、创新精神,很难实现转身与转型,更遑论高质量发展。
上述三个角色,其共性在于“带头”。对于一位空降校长而言,工作的初期阶段,行动的力量远胜过言语,所以,凡事“带头”不仅重要而且必需。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三个角色是相互交融的,并没有截然的先后之分,只是在某一阶段某一角色更为凸显而已。随着学校的发展变化,校长的角色定位也会发生变化,与学校发展相契合,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做一个与时俱进者,也应该是校长的角色之一。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副校长、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党总支书记)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26日第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