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教育的疆界无限拓展,交流与学习的方式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分布较广,分散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于是“云帆茶馆”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在全体同人的努力耕耘下,一年多来“云帆茶馆”已经刊发了1000多篇文章,一群热衷于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教师在此探索、研讨、成长。
从“跟着学”到“自己写”
我们在“云帆茶馆”微信公众号上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研修活动,旨在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些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
今年1月,工作室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习培训进行了深入研讨,通过“云帆茶馆”微信公众号组织了“跟着王崧舟教授学课标”系列活动,同时在线参与“薛法根、王菘舟公益专场——2024年迎新春公益直播活动暨新课标与课堂实践小学语文研讨会”教育交流活动。
通过网络直播,包括视频课、讲座、在线答疑、小组共创和实践反馈等多种形式,工作室成员观摩学习到名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深厚的学科素养。我们还在观摩过程中设置了实践反馈环节,让工作室成员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果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互动式学习使工作室成员深入了解名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激发了他们追求卓越的热情。
此外,工作室还注重提升成员的学术论文撰写能力。5月16日,工作室通过“云帆茶馆”微信公众号发出邀请,诚邀工作室成员一起在网络上聆听公益直播《主编眼中的高质量期刊论文》。5月19日,邀请工作室成员一起在网络上聆听公益直播《成果总结与提炼:一线教师可以怎么做》《让思想站立在纸上——从带题研修和成果梳理的角度谈教师论文写作》。
这些分享不仅让工作室成员看到了教师论文写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让工作室成员明白了论文写作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活动,更是一种对自己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反思。于是,工作室成员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为切入点,纷纷给“云帆茶馆”公众号投稿。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促进了工作室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
从“专项研讨”到“具体实践”
工作室针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发起了多个专项研讨活动。在“云帆茶馆”公众号上,工作室成员围绕“教学评一体化”“课题研究”“整本书阅读”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这些研讨不仅提升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也为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围绕“教学评一体化”主题,工作室成员甘肃省华亭市东华小学教师赵彤以《杨氏之子》文言文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课堂实践“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评价方面,赵彤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她不仅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注重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与同伴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分享这一教学案例,工作室成员表示受益匪浅。他们认为,“教学评一体化”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他们也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价值的建议和方法,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以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深入实践。
课题研究是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工作室在“云帆茶馆”公众号上发起了课题研究专项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从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剖析,在“云帆茶馆”公众号上形成了《课题研究百答百问》系列论文。这种系统性的学习模式,使大家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点,为他们的课题研究之路指明了方向。
从“单兵作战”到“学习共同体”
“云帆茶馆”微信公众号不仅是一个内部的交流平台,还是一个连接全国教师的桥梁。通过“云帆茶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工作室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从城市到乡村、从东部到西部的全方位覆盖。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教育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共同体。
今年4月3日上午,来自甘肃省华亭市东华小学教育集团的近百位教师参加了“群文阅读”教学交流活动。我专门做了题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前世”和“今生”》专题讲座,从群文阅读在甘肃省落地生根的过程和自己在群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索、思考,努力推动东华小学教育集团的“群文阅读”研修走向深入。
今年5月,远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西关小学的工作室成员张小霞的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研究》要结题,我组织本校的工作室成员一起研讨、出谋划策,与张小霞进行沟通、交流,最终这项课题顺利结题并取得较好的等次。
不仅如此,工作室成员还凝练提出了“乐行大语文”理念,它是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乐”定位于热爱与志向,是一种情感价值,代表着学生的意愿与兴趣;“行”指向实践与笃行,“读写结合”是“行”的最佳突破口;“大语文”则注重语文学习的跨学科性,倡导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发现语文的踪迹,感受语文的魅力。
“乐学为先,研思而导,读写结合,笃行善用”的“乐行大语文”课堂范式是“乐”与“行”的结合,既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学习、挑战更广博精深的语文知识,又在行动上提升了学习效率,带来了超越同伴的教学效果,最终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经过多年实践,我们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甘肃省华亭市西郊小学朱旭、甘肃省华亭市东华小学张晓强和马金涛分别在市县级课堂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甘肃省华亭市实验小学杨文涛、甘肃省华亭市东华小学马海男的课例入选甘肃省平凉市级精品课。
在工作室的带动下,每个工作室成员的潜力都得到了激发与开掘。我和赵彤将各自发表的近百篇论文汇编成《支架点染写作学习的亮色》一书,并得到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杰”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工作室理论兼实践导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薛法根的肯定,并为此书撰写了序,赵彤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学科带头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甘肃省华亭市安口学校教师冯蓬勃被评为正高级教师、马海男被评为高级教师,甘肃省华亭市东华小学教师范永燕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骨干教师”、朱旭被平凉市委和市政府确定为“优秀教师”并入选第二届华亭语文专委会委员……我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工作室还成功申报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
正是因为有了“云帆茶馆”公众号这一平台,我们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社群。在这里,每一位工作室成员都能够在研修、交流、分享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在今后的日子里,“云帆茶馆”将继续发挥其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努力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未来之路。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双名计划”郭双宏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甘肃省华亭市东华小学语文教师)
————————————————
•工作室名片•
教育部“双名计划”郭双宏名师工作室以课堂教研为主线,以协同教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团队学习、同伴互助、独立实践为表征,以学术交流、教艺切磋、互动提高为基本宗旨,凝练了“乐行大语文”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致力于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近年来,工作室申报1项省级重点课题,工作室成员获得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职称2名,副高级教师职称1名。
《中国教师报》2024年07月03日第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