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观察

让教育家精神成为自觉追求

发布时间:2024-09-18 作者:王英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结合我在重庆市开州区支教的经历,我认为教师职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迫切需要用教育家精神强师铸魂。

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要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对学生充满关怀和理解,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提供支持和帮助。

时代楷模张桂梅饱含仁爱之心,堪称乐教爱生的典范。她早年来到云南支援边疆教育事业,在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学校工作,致力于为贫困山区的女孩提供教育机会。以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展示了当代教育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教育理想的精神风貌,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

全国优秀教师田馨因其在教学岗位上的无私奉献而受到广泛赞誉。她常常在课后为学生提供辅导,帮助学困生提高成绩。她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支持学生的课外兴趣和特长发展。在她的影响下,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在个人成长上也获得了支持。田馨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激发了无数教师的奉献精神。

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教学方法,而是建立师生之间的关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促进自己成长和进步。支教期间,我担任过班主任和数学教师,深知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因此特别注重以自己的行为示范展示正直、诚信、尊重和关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格;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有人说,教育者的责任,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就是务必使孩子能够生动活泼地获得最大可能数量的观念,使它们成为用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为的动力。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协助家长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在重庆开州支教期间,我发现,不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能回家,往往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抚养,父母则难以了解孩子的真实学习生活情况。为此,我主动积极与家长沟通,创建班级微信交流群,定期举行家长会,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级活动,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在与家长交流中展现关心和理解,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和诉求;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分享其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良好的家校互动,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与同事合作共促职业成长。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教育教学中,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促进自己专业进步、职业成长,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支教期间,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与同事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鼓励;鼓励大家互相观摩课堂教学,开展讨论和反馈,从中获得新的教学灵感,改进教学方法;组建备课小组,针对不同的课程主题共同设计教案,大家集思广益,贡献各自的想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在线共享文档、教学平台等工具,方便同事共享教学资源、课件和教学反思。

一年多的重庆开州支教经历,更加坚定了我做好教师的信心和勇气。面向未来,我认为教师要振奋精神、鼓足勇气,让教育家精神成为自觉的追求。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明德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4年09月18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