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其中,思政引领力排在“六力”之首,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论断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党中央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始终、贯穿国家治理始终、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根本要求。
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要在思想铸魂上下功夫。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教育师生,既是广大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思想前提,也是广大学生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的根本动力。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广大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普及、阐释解读和深化转化,把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学理原理哲理等讲深讲透讲活。要建强和用好各级各类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和阵地,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立健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把握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度效。要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增进广大师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使他们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要在完善体系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目标任务。各级各类学校服务和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必须加快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之贯穿于国家治理和教育治理的全过程,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之中,推动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真正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健全完善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协同推进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长效机制。要加快完善日常教育管理机制,深入实施校园文明创建工程,丰富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与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精神面貌和文明行为,使风清气正、理性和谐、美丽高雅等成为校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基调。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发挥好家庭第一学校、社会最大学校的育人作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
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要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同时依靠人来做,因而打造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力、动员力和组织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巡察巡视、督导检查、学科专业评估、人才项目培养等体系。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和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教育家型思想政治工作者。广大教师要从教育家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既当好“经师”又做好“人师”,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家型教师。要发挥学生党员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关键核心力量。
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要在创新方法上下功夫。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发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方式方法上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用好政治动员、理论宣讲、实践锻炼、典型示范、心理咨询、人文关怀等优势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要善于借鉴现代管理思维方法,用好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链条式制度管理、全环境要素协同管理等现代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吸引专家学者、大国工匠、道德模范、优秀教师等育人主体参与,推动文化馆、博物馆等育人场所联动,共享共建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等育人资源,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勇于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用好网络化管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通过三维建模、虚拟仿真、情景模拟等先进数字化技术运用,打造人机交互的智慧课堂、时空泛在的智联平台和虚实共生的智能空间等,创新性开展沉浸式、场景式、体验式教学,从而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10月16日第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