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专家观点

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

发布时间:2024-12-03 作者:刘 徽 来源:中国教师报

大单元教学的“大”指的不是大容量,而是大视野。大单元教学就是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以达成素养目标。它围绕大概念整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等。如果要给“大概念”一个定义,那么大概念就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也就是说,大概念一方面具有引领性,是上位的;另一方面是基于事实和日常经验的,具有生活价值。

很多教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概念也是方法,教会了方法,学生就可以创造了。但今天我们说的大概念并不是捉鱼的方法,还要再往前一步。我们会发现,这个“渔”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早的原始人可能直接上手抓,鱼很滑抓不到;后来人类发明了工具,用鱼叉、钓鱼竿、渔网;现在是养鱼,要多少鱼就可以捞多少——方法在不断发生变化。这背后的那个相对稳定的大概念就是“工具的创新,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概念和大单元教学理念都反对教师教零碎的知识。很多教师觉得自己并不只是在教零碎的知识,也在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复习。所以,与其说是教师在教零碎的知识,不如说是更多地关注了专家结论。我们教学中只关注了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怎样让学生接受这些结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举些例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更希望学生能够像专家一样思考,而不仅仅是用有限的案例去证明一些结论。

我们教学生学写“寻物启事”,不能只想着强调学生记住它的格式,如何写内容,如何在考试中不丢分。真正应该让学生学会的是背后的大概念——当我们东西丢了,可以用“寻物启事”的方式来寻找,内容简洁,陈述关键信息。比如,如果手表丢失了,题目就可以变成“寻表启事”,可以画出失物或附上失物照片,后面可以缀加“有重谢”,最后贴上写有自己电话和地址的小条,拾到者可以把小条撕下来便捷地寻找失主等。这种在未来多变的生活情境中寻找失物的能力,便是学生的素养。

按照所对应的大概念的大小不同,单元教学可以分为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主要表现为单元的容量不同。宏观单元对应的大概念处于最高位,容量也最大,中观单元容量次之,微观单元则最小。但宏观单元和中观单元很可能是无形的,也可以说成为教师的一种“整体”意识,而微观单元则是有形的,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教学。

要让单元具有整体观,教师就要拥有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望远镜思维意味着“看得远”,教师不能只盯着单元内容,还要考虑单元与其他方面的关联。通过望远镜思维,我们会突破微观单元的狭窄视野,在头脑中形成中观单元和宏观单元,建立从宏观到微观的总体框架。对教师来说,创设连接很关键,要关注四种关联:一是单元与单元的关联;二是单元与学科的关联;三是跨学科的关联;四是单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放大镜思维意味着“看得细”,教师要关注单元的组成、单元的结构、单元的序列。在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中,重点是如何用大概念把课连接起来。

大概念教学也可以这样理解:大概念是一种引领,但必须扎根于学生的经验。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思考大概念是什么,然后思考如何与学生的经验充分融合、链接。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达成素养目标,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本报记者褚清源 整理)

————————————————

刘 徽 |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师报》2024年12月04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