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小颖嘛?”
上午,我刚回到办公室,就看到上学期教过的一名女生蜷缩着坐在我对面的办公位。虽然只教了她一学期,但她披着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性格活泼开朗,课堂表现非常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顾老师”,小颖有气无力地向我打招呼。一问之下,我才得知她是学工处安排来办公室帮忙的值周学生。寒暄了几句之后,她便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呆呆地坐着,不再言语,全然没了往昔活力四射的模样。我暗忖她大概是心情不佳,便也没再多问,转而忙着准备“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的课件。
气氛有点“冷”,我就随口问她:“小颖,你们班开过‘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了没?”听闻此言,她像是被触动了某根敏感的神经,突然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无奈与愤懑说道:“开过了。可又有啥用呢?还不是跟以前没啥两样……”
我听得出她话里有话,这其中定然有什么隐情。于是,我追问:“难道你们班存在欺凌现象?”小颖支支吾吾地说:“我们班有一个女生,总是在别人背后议论、泼脏水,说人家女生在外面……”见她欲言又止,我接过话茬:“是造黄谣吧。你有没有被她伤害过?”
我一猜即中,小颖瞬间泪如雨下。“造黄谣也是欺凌的一种形式。小颖别哭,把眼泪擦擦,和我详细说说。”我强作镇定,边说边拆开一包纸巾递给她。纸巾刚一碰她的眼睛便湿透了。
“小颖,今天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怎么哭得这么伤心?”我关切地询问。“顾老师,我妈妈跟班主任谈了这件事,可班主任却说过两天再处理。您瞧瞧,这不是不作为嘛!”说着,她的情绪再度失控,泪水汹涌而出。我轻轻握住她的手臂,耐心劝解:“小颖,老师理解你此刻的生气和难过,换作是谁遇到这种事心里都不好受。但你先别着急上火,给班主任一点时间,我相信等她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一定会给你一个客观、公正的结果。咱们稍微等等,好不好?”小颖犹豫了一小会儿,勉强点了点头。
“来,咱们一起把这些负面情绪,就像清理这堆垃圾一样,统统丢掉!”我边说边打开办公室仓库的门,地上堆积着我前一天整理出来的废弃纸箱、杂物。没想到,小颖骨子里是个行动派,我话音刚落,她便迅速反应过来,利落地推着纸箱往电梯口走去。
趁着这短暂的间隙,我快步回到办公室,拨通了小颖班主任的电话。我将小颖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反映给她,并诚恳地说道:“我不太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此刻小颖真的非常需要您的帮助,您多费心。”
到了晚上,我心里始终惦记着小颖的事儿。犹豫再三,我还是拿出手机给她发了条信息。没过多久,她回复我,说班主任答应了她三个诉求:其一,会依规给予欺负她的那个女生相应处分;其二,会要求对方写一份深刻检讨,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向她道歉;其三,会责令对方家长到校,对自家孩子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虽说小颖心里也犯嘀咕,不确定对方最终能否切实落实这三个诉求。不过,班主任肯关注她的遭遇、支持她维权,为她挺身而出、撑腰打气,这已然让她心里的委屈和愤懑消解了大半。
回顾处理这件事的全过程,说实话,一开始我内心满是顾虑。虽说我想要直接帮小颖,可又担心自己这么做会被误解为“过度插手”别人班级的“内政”,从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甚至激化矛盾;我还担心自己拿捏不好分寸会影响到与同事之间原本融洽的关系。然而,“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提醒我:面对学生的困境,绝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这件事我必须管!毕竟关爱、帮助、教育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避免“好心办坏事”,我采取了迂回策略,先是耐心“稳住”小颖的情绪,帮她出谋划策,待她情绪稍微缓和,再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班主任。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同事及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小颖的问题最终得以顺利解决。
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两点启示:其一,校园欺凌犹如隐藏在校园角落里的“毒瘤”,其形式愈发多样复杂,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身攻击、财物抢夺等,言语霸凌、社交孤立、网络诋毁、精神折磨等新型欺凌方式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全方位预防。其二,教育绝非孤立无援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各方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与能力终究有限,班主任即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成为“千里眼”“顺风耳”,时刻洞察班里的一切情况。尤其对于职教教师而言,面临的管理压力更大,更离不开全校师生以及全社会的鼎力支持。唯有家、校、企等多方面携手共进、通力合作,才能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培育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01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