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关键人物

亦师亦友巴校长

发布时间:2025-02-11 作者:席德强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我的老校长巴易尘先生是一位酷爱读书的学者。他不但自己喜欢读书,还努力推动教师读书。如果发现学校哪位老师在读书,他一定会上前交流鼓励一番,并且会在各种场合宣扬:“某某最近在读什么书,多好!大家就应该多读书!”为了鼓励教师多读书,多进行教学研究,他还制定了许多读书奖励政策,比如给优秀教师发购书卡、奖励发表教学论文的教师等。

一天,他听说我接连在生物教学期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就兴冲冲地跑到我的办公室,大声朗读我描写天鹅的话“落如草地铺素,起若翩翩仙子”。读完之后,他瞪着眼睛直直地望着我沉默了半天,然后才说:“这是你小子写的?写得这么美,真没看出来!哈哈哈。”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笑了。他就是这样一边说着玩笑话,一边鼓励大家读书和研究。接下来,他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点评,说我的文章与北宋思想家张载的主张一致,这叫“民胞物与”。我们几个年轻教师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成语,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

又一天,他在校园里遇见我,又和我谈起读书的事。他忽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就你写的那几篇论文,别看我表扬了你,其实真不算啥,能出一本书才叫能耐。”我听了不禁心里一震。首先是有些不快,也有些委屈。觉得他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应该理解写作时搜肠刮肚的感受,怎么能这样打消别人的积极性呢?接着,我又感觉他说得在理,最后发自内心地感激,有领导能这样期许和关注,无疑是一个青年教师的幸事。

巴校长就是这样,总能在关键时刻以一个导师的眼光引导教师走向更高的目标。

之后,我试着将备课时搜集的有趣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凝练,打算出一本生物学科普书。但一名普通教师要出书,这在我当时任教的内蒙古赤峰市田家炳中学还没有先例。一个偏远地区的教师能教好课就不错了,写出的东西能有多大价值,这是当时大多数教师的看法。不过在巴校长等师友的支持下,我还是决心要试一试。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很快就通过了审核,并在2009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科普书《迷人的生物学》。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本书竟登上了当年科普图书畅销榜的第5名,我还因此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

此后,巴校长不仅在各种场合表扬我,还为我和另一位特级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那时,全国许多地方还没有名师工作室,而且我还不到40岁。这既是对我的鼓励,也影响和促进了学校的研究氛围,带动和影响了更多的青年教师。

为了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巴校长请启功先生题写了校名,请季羡林先生题写了校训,请袁隆平院士题写了学生培养目标。为了让师生学习这些大师的风范,学校打算推出几本供学生阅读的校本读物。巴校长找到我了,我没有推脱,当即买来当时市面上所有关于袁隆平的书籍,包括他本人的著作进行学习和研究。之后,我拿出了书稿《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本书后来被评为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还被一所以农学为特色的大专院校选为教材。

其实,我和巴校长也曾闹过不愉快。有段时间我因为家里的事情比较多,经常晚来早走。一天,巴校长在校园里遇到了我,说着说着就怒气冲冲地训上了:“你不要以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开始懈怠了。”

我一时未能领会他“爱之深,责之切”的苦心,加之当时心情不好,顿时怒火上涌,与他争吵起来。他追着给我讲道理,我则追着驳斥,两人在学校的大松树下来来回回争执了大半天,最后谁也不理谁,各自气鼓鼓地走了。

过了两天,巴校长在路上遇见我,主动跟我打招呼,还发牢骚:“你小子把我气得肚子疼!”说完我们都笑了。再后来,他了解了我的情况,又和我促膝长谈。他总是这样以博大的胸怀包容性格各异的教师,像兄长一样真诚地关心我们。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继续教书、读书、写书,又有一套书《奇妙的生物世界》系列被评为2020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其间,巴校长因为工作需要调到另一所学校当校长直到退休。虽然不常见面了,但我们依旧互相惦念。在他的书架上,众多先贤大师的作品不胜枚举,却始终把我出的几本小册子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他说这是为了“显摆”,为了“吹牛”。“看看人家席德强,常年累月地坚持,看看人家这老师当的!”他经常顺手拿起我的作品当作例子教导青年教师。有这么一位兄长始终以我的成长发展为自豪,是多么幸福而温暖的事呀。

出于对巴校长学识的尊重,也希望得到他的指点,我很在乎他的评判,可以说是既想听到他的意见又担心他提出的批评。我每次出了新书,都要送他一本“检查”。他拿到书后仔细翻阅,再对一些篇章进行细读,我则在旁边忐忑地坐着。常常是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开始发表意见。如果第一句话是“不错”,我悬着的心才会舒展开来。接下来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一些优点,再指出自己认为不够好的地方。

2019年,我通过人才引进到湖北师范大学任教,虽然远隔千里,但我们依然经常联系。2022年,我打算以生物学家的科研故事为载体,出一本关于生物学史的新书《生物学传奇》。他知道后,特意给我打电话,嘱咐我一定要写好,不要像一些专著读起来晦涩难懂。写作期间遇到思路枯竭而停笔的情况时,我就给巴校长打电话,听取他的意见建议。2024年5月,《生物学传奇》正式出版,巴校长收到样书后,对这本书赞不绝口:“这才是学术专著该有的样子!”

有一次跟巴校长通电话,我真诚地感谢他多年来的提携和关爱。他说:“你以为我就对你一个人好呀,我对谁都这样。教育者最应该做到的是没有分别心,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做到有教无类。当一个校长把教师的成长当成自己的成就时,当一名教师把学生的成长当作自己的责任时,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了。”

巴校长常说,仁者爱人,朋友之间贵在以心换心,彼此珍重。我时常想,我就是因为遇到了亦师亦友的领导,才在专业成长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在人生困顿的时候不再孤单。

(作者系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学生物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5年02月12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