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与你共读

做一个美好的读书人

发布时间:2025-02-11 作者:陆爱军 来源:中国教师报

寒假中,我阅读了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潘裕民的《做一个美好的读书人》一书,此书既是作者的读书随笔集,也是他人文阅读研究的力作,深受启迪。

这本读书随笔集可谓“形散而神不散”。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读书的境界;第二辑,读书的门道;第三辑,人文阅读。三辑内容大致符合“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的逻辑顺序,读来生动有趣,引人思考。

作者谈及“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追求‘生活教育’的人民教育家,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师楷模,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造教育’四大教育主张,至今仍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确实,教师应该多读书,不仅要读教科书、专业书,也要读点理论书。都说教师忙,忙是现实,但不是借口。尤其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新常态下,我们更应该坚持读书、写作和思考,做一个美好的读书人。

阅读和写作是构成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但长期以来,人们围绕读书的问题一直有“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争论。其实,“功利”与“读书”古已有之。人们常说“读书入仕”,把书读好了才能做官。古往今来,人们读书多少会带有一定目的性。但问题是,当我们只为功利而读书时,有可能把读书变成一种苦役、一种追名逐利的手段。我认为读“有用”的书固然重要,但也不应该都是功利性的。

其实,爱读书、不计功利地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当下我们尽管有许多娱乐生活,但读书仍然不失为一种乐趣。尤其是多读一些哲学、历史、文学之类的书籍,或许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高雅一些、快乐一些。英国作家毛姆在谈到英国文学时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些书,既不能帮助你获得学位,也不能指导你如何谋生,不去教你驾驶船舶的技巧,也不告诉你如何维修一辆出了故障的机车。然而,只要你们能真正享受这些书,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而圆满,使你更加感到快乐。”

由此可见,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一种精神享受,它的妙处就在于“无用之用”。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件有益于人们精神成长的事,尤其是教师,我们读书不能总停留在“功利”上。教师既要读有用的书,又要读无用的书,不能总是为功利所囿。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切身感受到读书是自己的学习行为,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存状态。这种境界恰如梁实秋先生所说:“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吾故曰,读书乐。”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嘉定区马陆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2月12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