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用大段剧情讲述了大唐天宝年间靖安司主事、大案牍术创立者徐宾的“竹纸梦”,这里的竹纸就是浙江嵊州的“剡藤纸”。这点燃了嵊州当地学生的探究热情。为了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剡藤纸,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开发了“藤爱一生”课程,让学生在艺术馆里近距离体验剡藤纸制作过程,感受当地的乡土文化。
寻剡藤纸之史。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观看剡藤纸历史微视频,在学习单中记录剡藤纸的发展历史——蔡伦发明造纸术100多年之后,剡溪就出现了以藤皮作造纸原料的纸张,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北京琉璃厂南纸店的招牌上曾经写着“剡藤蜀茧”四字,这里的“剡藤”就是指“剡藤纸”。此外,学生还按作者朝代分类整理有关剡藤纸的文句。比如,西晋博物学家张华在他的《博物志》中写道:“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称赞剡藤纸“纸之妙者,则越之剡藤……”;宋末元初的学者戴表元在《采藤行》里写道:“一春辛苦无别业,日日采藤行远冈”。这些资料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剡藤纸的发展历史提供了帮助。
做剡藤纸之趣。为了解剡藤纸的制作流程,学校邀请当地的剡藤纸非遗传承人为学生讲解剡藤纸历史与技艺,进一步学习剡藤纸的制作技艺。同时,每个学生在制纸师傅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捞纸、榨纸、烘纸、裁纸、称纸和检验纸的质量等工序,让他们都得到了一张自己亲手制作的剡藤纸。制纸师傅根据纸张的薄厚、均匀和光滑等条件,对学生制作的剡藤纸进行点评。
记剡藤纸之技。学生回顾自己制作剡藤纸的过程,在学习单上用手绘涂鸦等方式简单地画出剡藤纸的材料工具和制作步骤,回校后向一年级学弟学妹介绍剡藤纸的制作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像蒲公英一样将非遗的种子播撒开来。
画剡藤纸之廉。“制作剡藤纸,藤条要经过反复捶打,捞起纸浆要尽可能均匀,如此制出的纸张洁白如玉、‘性不蠹而耐久’。诚如人生,亦要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为了体现剡藤纸背后蕴含的廉洁寓意,教师组织学生在剡藤纸上书写清廉警句,创作梅兰竹菊等品性高洁的植物图案,潜移默化地涵养了师生的廉洁意识,不仅让师生牢记“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道理,还让廉洁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访主题馆之行。体验过剡藤纸制作工艺项目后,学生紧接着来到当地的非遗工艺美术馆,欣赏丝绸、泥塑、木雕、根雕、竹编等具有嵊州代表性的非遗艺术,在艺术大师的指导下体验书画和国画等艺术项目,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视觉洗礼和艺术熏陶。
“藤爱一生”课程让学生有机会亲近本土的非遗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弘扬。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挖掘嵊州的传统文化,设计实施嵊州茶文化、越剧、泥塑、根雕、竹编、小吃等非遗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情怀和人文积淀,进而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最终成为具有仁爱心、思考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的积极成长者。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2月12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