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行思行

由口到手再到心

——幼儿园“以劳育德”实践路径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5-02-18 作者:伍春虹 吴 夙 来源:中国教师报

劳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话在幼儿园里无处不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明德中心幼儿园从“对话”出发,尝试探索一条“从口到手再到心”的以劳育德新路径。

对话:清扫地面时的“意外之喜”

午休结束,大(五)班的孩子像往常一样拿起小扫帚,准备清扫班级包干区。却不料,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意外”。

悦悦着急地喊:“老师,快来!我们扫落在地上的果子时,果子一被扫帚碰到就破了。”

琪琪也跟着说:“对呀,果子的汁液还把地面弄得脏兮兮的。”

教师因势利导,提问说:“你们能发现问题,真厉害!那大家想想办法,怎么解决呢?”

孩子们和教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换软一点的扫帚,有的提议先把果子捡起来再扫地,还有的说用水把果子冲走。

教师引导孩子:“我们可以试试用不同的工具清扫,看看哪种工具最适合清理这个区域。”

于是,孩子们迅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小组用软毛扫帚,有的用塑料铲子,还有的戴着手套把果子捡进垃圾筐。清扫过程中,他们认真对比,不时停下来看看哪种工具效果更好。

恒恒反馈:“老师,软毛扫帚不会弄破果子,但扫不干净。”

小霖说道:“戴手套捡果子能把大的清理掉,但细小的垃圾还是会留在地上。”

教师启发孩子:“你们都发现了工具的特点,能不能把这些工具的优点结合起来,找到更好的办法呢?”

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如何组合工具或调整清扫顺序。最终,他们决定先戴着手套把果子和枝叶捡干净,再用软毛扫帚仔细清扫细小垃圾和灰尘。

这次劳动实践让孩子明白清洁地面并不简单。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他们学会了根据工具特点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合理分工、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次经历,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也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

探究:与劳动工具的“对话”之旅

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劳动中的发现。这时,恒恒的想法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幼儿园其他地方用什么工具打扫最合适呢?”大家纷纷讨论起来,在教师的建议下,孩子们决定下次劳动日再去实地考察。对此,大家都满心期待。

劳动日到了,小分队的孩子们拿着记录单,先前往滑梯区。

恒恒说:“看,这种扁扫帚能扫掉滑梯上的灰尘。”

洋洋补充:“簸箕可以收集落叶,还能拿到拼摆区玩。”

小煜也发现:“抹布能擦滑梯的扶手和台阶。”

孩子们赶紧把这些发现记录下来。紧接着,他们又来到沙池。

小莹好奇地问:“为什么要用筛子呢?”

阳阳解释:“筛子能把沙子里的小石子和杂物筛出来,这样玩沙子时就不会硌到脚啦。”

孩子们发现,沙池需要的工具和滑梯不太一样,除了常见的扫帚、簸箕,还需要铲子和筛子,以便清理散落四处的沙子。

随后,他们来到小山坡。这里的落叶又多又厚,用扫帚根本扫不动,而用铁耙却清理得又快又干净。而小山洞里掉落的泥块,就得用铲子清理了……

考察完所有区域,孩子们发现每个地方需要的清洁工具都不同。回到活动室,孩子们根据记录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孩子与环境、材料积极互动,深入探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用途。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和集体讨论,他们对各种工具及正确用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真切感受到工具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孩子意识到,劳动能让环境变得更整洁、美好,也为自己能为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出一分力而感到自豪。

传递:助人为乐的美好行动

孩子们正为小分队的发现而高兴时,小煜提出了一个问题:“每个劳动区域工具都不一样,等我们离开幼儿园了,弟弟妹妹能分得清吗?”

小霖提议:“我们可以画图告诉他们。”

恒恒附和:“就像活动室的流程图,一看就明白。”

小莹有些疑惑:“可我们要怎么画呢?”

教师引导大家:“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地方是怎么设计的。”

孩子们拿着亲子单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身边的标识牌;在幼儿园里,他们也留意到很多标识牌,像洗手间的“小心地滑”标识、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等。

有了这些经验,孩子们开始设计劳动区域的标识牌。他们先分组讨论每个区域的清洁流程,然后动手设计。设计图完成后,孩子们去采访弟弟妹妹,看他们能不能看懂标识的意义。

孩子们进行第二次设计。他们在边框纸上画好标识牌、写上名字,让老师帮忙过塑、裁剪,之后便去粘贴标识牌。

令人沮丧的是,一场雨后,孩子们发现过塑的标识牌被雨水浸湿,损坏了。

小莹着急地问:“标识牌坏了可怎么办呀?”

教师引导孩子思考:“我们能不能找更耐用的材料呢?”

恒恒说:“美术室有很多材料,我去找李老师问问。”

孩子们找到教美术的李老师,询问什么材料适合制作户外标识。李老师建议找专业的广告公司,请他们用不怕日晒雨淋、经久耐用的PVC(聚氯乙烯)制作标识牌。孩子们不知道广告公司在哪,也不知道怎么联系。李老师建议孩子们找园长帮忙。于是孩子们带着设计好的标识牌找到园长。

悦悦问:“我们想做不怕雨淋的标识牌,请问园长,广告公司在哪儿呀?”

园长称赞道:“你们设计得真好,我来帮你们联系。”

在园长的帮助下,广告公司制作好了标识牌。孩子们开心地把标识牌挂在各个劳动区域。

让孩子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意义重大。孩子通过与同伴、教师的交流,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意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而劳动中的对话,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品德养成的种子。我们期望孩子能拥有完整的劳动体验,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真正感受劳动的价值,享受劳动的乐趣,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明德中心幼儿园。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的幼儿园德育生活化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EA210377)

《中国教师报》2025年02月19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