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局内人

教师心理建设是大课题更是紧任务

发布时间:2025-03-04 作者:何春奎 来源:中国教师报

现代生活强度高、节奏快,心理健康问题犹如流行性感冒一样普遍。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群体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高发易发,甚至导致极端事件。与此同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会通过教育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牵涉方方面面。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教师群体的心理建设既是大课题更是紧任务。

一要善用“工具箱”给教师减负。教师群体处于长期高强度的情绪劳动以及工作压力之中是不争的事实。不久前,温州市教育局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爱工作的十条措施》中提出,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每周可享受半天“双减假”,也可用课后服务时间兑换“双减假”。全国多地也出台相关措施,以保障教师的休息时间,提高职业幸福指数。这既是对《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的落实,也是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舒缓教师身心的创新举措,将教师减负落在了点子上。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用好政策“工具箱”,多办实事,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营造宽松、宁静的工作环境,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营造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要优化“内环境”。校园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大多由职业因素产生的心理问题都来自这个内环境。因此,首先要加强校风建设,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体系,营建一个宽心顺气的工作氛围。一所具有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学校,事业发展虽有竞争但更包容,人际关系简单,教师工作有激情有干劲,这对教师心理健康益处颇多。其次,学校领导要深入到教师中,了解一线需求、解答工作困惑,让教师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同时要有意识地关心教师的心理状况,学会辨别心理问题的迹象,认识心理异常等预警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与教师对话。再次,要建立完善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和减压放松等活动,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教师调整心态,积极生活,快乐工作。此外,学校也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教师提供放松的机会和平台。

三要用好“调适方”。心理问题向来隐秘,外人难以发现。教师要当好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学会和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做自己心理健康的“守门人”;要坚定教育理想,以此增强心理韧性,适应时代需求;要适当减负,守好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要调节情绪,利用工作间隙在学校操场走一走,经常读书开阔眼界和心胸,培养多方面兴趣转移注意力,及时消除不良情绪,避免情绪郁积,增强对情绪的调控力。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西充县教育和体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5年03月05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