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主编手记

以创课供养写课

发布时间:2025-04-15 作者:褚清源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编辑本期稿件过程中,有一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那就是“写课可以由创课来供养”。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倡导的“国数课”和浙江语文教师项雪寒执教的“实用性文本复习课”,都属于创课实践,并且属于典型的创课程的创课。他们在创课之余写下了颇有价值的文章。我将其称之为“写课”。

谈到“创课”,要从《中国教师报》刊发的一篇文章谈起。

2015年11月18日,《中国教师报》发表了特级教师孙建锋的一篇关于“创课”的文章。文章指出,如果说仿课是从1到N,创课则是从0到1。创课到底要创什么?它可以有多种形式,创导入、创追问、创评价、创练习、创反思、创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的所有流程和细节都可以拿来创意、创新、创生,正如孙建锋所说,创课的核心是将一种新的教学想法化为教学现实,即“创课=想法+做法”。

最具挑战性的创课是创课程。但是,当一位教师有了这样的创课意识和创课能力,写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创课,人人可为。创课,让一线教师在自己的有限空间大有作为。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通过创课建立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通过创课寻找好课的标准,通过创课完成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需要提醒的是,基于创课程的创课,是加餐,是大餐,而非家常餐;是补品,是营养品,是对多元需求的发现和满足,不可多吃。对于普通教师而言,这样的创课可以没有,而对于优秀教师而言,对于坚持写课的教师而言,不可以没有。

因此,在创课中,我更主张微创新,即微创教学。微创教学倡导三种精神,即一厘米之变的精神、人人可为的众创精神和长期主义精神;微创教学秉持三个原则,即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的原则,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和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的原则。

课堂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越需要重视教师的微创教学,因为所有的改革一具体就深刻,越具体则越深刻。微创教学就是聚焦那些具体、微观的教学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缩小教学的颗粒度。切入口越小,针对性越强,能见度则越高,写课选题的价值才可能越大。

对于创课者而言,写课是说课的升级,说出来没有痕迹,落在笔端则可能跨越时空。在创课中,写课者总能邂逅那让你怦然心动的时刻。当然,创课与写课并非简单的先后关系,而是互为滋养的共生关系,创课与写课绝非简单的“输入—输出”关系,而是以专业成长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创课是土壤,可以提供真实情境、多元体验与指向学科本质和跨学科思想的养分;写课是根系,可以将教学经验转化为认知沉淀,促进思维深化与情感升华。二者的深度交织,最终指向优秀教师的画像——让创课成为“经验的重构”,让写课成为“成长的年轮”。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16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