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给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 走进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2-06-12 作者:《四川教育》记者 李益众 彭之梅 陈立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走进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一阵阵欢声笑语吸引了我们。原来,一群孩子正在操场上遛鸭子。一只小鸭子迈着骄傲的步伐前进,一群小“粉丝”尖叫着跟在后面,充当着保镖和保姆的角色。


自从将这只鸭子带进幼儿园,中(6)班教师李俊义和全班孩子就体验到了不同寻常的烦恼和幸福——噪声的烦恼、粪便的烦恼、安全的烦恼……幸福则源于小鸭子与生俱来的萌态,它陪着孩子们散步、学习、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快乐,就够了吗?”带着这样的疑惑,园长卢永平窥见了教育的契机。她说,长期以来,在学前教育理念与课程实践中,人们对“快乐童年”的认识较为明确,实践探索也较为丰富,但对“意义童年”的认识却稍显薄弱,实践探索也略显不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质量决定着童年的质量。如何实现“意义童年”的课程化,给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四川师大实验幼儿园围绕自然体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开启了让幼儿走出去、让教师退出来、让课程深下去的持续探索。


      让幼儿走出去


      积极建立课程创生环境


9月中旬的一天,大(2)班教师史玲霞带着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探秘大自然。


在路上,一个小朋友捡起地上掉落的银杏果问:“这是什么果子,好臭呀!”“我知道,这是银杏果。”“银杏果为什么这么臭?”这个问题,大家都答不上来。


“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吗!”“怎么打开?”“用什么工具打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后,他们决定把银杏果带回幼儿园,一起寻找答案。


脚步走出去,“问题”带回来,这是四川师大实验幼儿园探索“意义童年”课程化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消失的附近”正在成为幼儿园面临的真实问题。园所场地受限、户外活动的安全隐患、电子产品的盛行等因素造成幼儿活动空间单一、狭小,幼儿缺少与环境的互动和联结。


意义的追寻,需要幼儿经验的建构;经验的建构,需要广阔空间和丰富环境的支撑。四川师大实验幼儿园从儿童视角出发,积极建立课程创生的多圈层环境和多维度场域,建立幼儿与环境的联结,促进幼儿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


日常,教师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5小时。哪怕是下雨天,也会尽量创造条件适当开展户外观察、探究等活动。晨间,教师带着孩子们在自然角、种植园地自然观察或户外自主运动30分钟,户外游戏、探究、运动等活动上下午各1小时,另外还有餐后散步、午间操等安排。作为大学附属幼儿园,该园还保证每班每周在大学校园内活动不少于两次,每月在大学周边活动不少于1次,并且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亲子户外拓展活动。


四川师大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龚文秀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幼儿生活的世界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在“银杏果探秘之旅”中,大家探究的问题源于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探究过程也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比如利用生活中的工具打开银杏果、用果仁炖鸡等。只是,在活动探究中,教师需要巧妙地抓住幼儿提出的疑问并判断其课程价值,推动课程动态生成。


      让教师退出来


      引导幼儿主动求解


几天前,班级开展收集活动时,孩子们回收了很多纸箱、空瓶。卖掉这些可回收物品后,他们得到了10元钱。


“我想买薯片,我最喜欢吃薯片了!”“薯片是垃圾食品!”“我以前买过棒棒糖,10元钱可以买20根。”“可是20根棒棒糖不够分啊。”……孩子们来到超市门口,手里攥着10元钱,商量着买什么、买多少、怎么分等问题。在庞大的选择项中,能够选中数量足够、价钱合适、安全健康的物品实属不易。


在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想办法解决,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他们怎样解决问题,解决方法是否合适。


“当幼儿第一时间询问教师时,教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顺势介入,引导幼儿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问题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他们会非常积极主动地投入,将课程不断向前推进。”龚文秀说,“教师只需灵活扮演适宜角色,有效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就好。”


刚开始,教师可能目的性太强,急于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一个目标。后来,大家渐渐意识到,由教师“高控”的游戏并不是“真游戏”。如何从“高控”中解放儿童,找回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找回教师的专业定位?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四川师大实验幼儿园鼓励教师主动退后,扮演幼儿探究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活动的观察者、分析者。根据幼儿需求和活动进展,教师适时介入、抛出问题、提供材料等,将幼儿探究向纵深推进。


史玲霞说,教师退出来并非不参与不指导,而是要从主角的光环中退出来,放下高高在上的指挥棒,深刻反思自身的参与、指导是否正确、科学、合适。


以前,教师的开场白是“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玩××游戏”,现在变成了“孩子们,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想怎么玩”?孩子成了各类活动的创造者,并很自然地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教师需要理解、认同孩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不是替他们想出想法,而是停下来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帮助。卢永平说:“应多思考分析幼儿行为折射出的价值取向,这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升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做过了,想过了,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让课程深下去


      从经验建构走向意义追寻


四川师大实验幼儿园一方面引导教师放手,鼓励教师退出来,另一方面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自主管理权,根据实际需要,课程时间可以进行整合和弹性分配。比如,大班的课程活动时间从30分钟延长到1小时,甚至更长,让幼儿能够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中,深入且持续地满足探究需求,保证课程的深度开展、有效开展。


近年来盛行自主游戏、自主探究活动,但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自由”“自主”,一味地满足儿童的意愿,停留在材料的简单摆弄、浅表操作,幼儿缺乏深入的探究和反思。这种经验是浅层的,不具有经验的积累性和主动建构性。


四川师大实验幼儿园认为,学前教育应重视有意义的学习而非简单的经验积累。经验是意义追寻的基础,幼儿不仅为未来而学习,更重要的是为现在而生活,他们需要与真实环境中的自然、社会、他人相互作用,激活关系并建立联结。


以“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为追求,该园确定了经验建构与意义追寻的课程目标,充分利用并挖掘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探索出以“问题—意义”为导向的自然体验课程创生模式,为幼儿的全面、和谐且富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餐后,在种植园散步时,一个孩子发现了一条千足虫,引发了同伴的大讨论。“我们砸死这条千足虫吧!”“千足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害虫就应该被砸死吗?”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于是,教师李亿飞组织孩子们展开了一次辩论活动。孩子们各抒己见、主动倾听,千足虫的命运也峰回路转,折射出课程的深度、广度和温度。


儿童的发展是多元的,不同儿童获得的发展不同。四川师大实验幼儿园制定了儿童发展多元评价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建构了包括获得经历、转化经验、分享经验、激活关系、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等6个观察维度、18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


四川师大实验幼儿园的探索实践表明,让儿童从有限的学习空间走向广阔的大自然、大社会,从浅层经验走向深度建构,从经验建构走向意义追寻,是实现儿童完整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12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