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不过包退”套路深 消费之前要看清

发布时间:2022-11-10 作者:夏熊飞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两场公考培训花费数万元,最终考试未“上岸”,培训机构承诺的退款却没有到位。近日,来自福建的多名学员讲述了自己的遭遇。2021年至2022年,这些学员在某公考培训机构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培训,每人花费1万多元至4万多元不等。协议中约定,如果考试未通过就退款。但如今,对方承诺退费的时间已过去,学员们依然没有得到退费的确切消息。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多地出现退费难的情况。

在公考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公考培训行业发展也蒸蒸日上,除了笔试培训、面试辅导,各大培训机构还打着“不过包退”的旗号招揽生意。“能考上,一劳永逸,两万块钱花得值当;考不上还能退钱,也没有什么损失”是很多考生选择报此类价格不菲“包过班”的心态。

常言道,买的没有卖的精。“不过包退”看似无风险其实套路深,签订协议缴费前销售顾问往往吹嘘得天花乱坠,各种承诺各种保证,可真要到退费的时候则是各种推诿拖延,免责理由一大堆。总之,要想顺利退全款可谓难于上青天。因而,考生在选择此类“不过包退”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套路才能少踩坑。

这类“包过班”在签订相关协议时,往往都会玩文字游戏,除承诺的“不过包退”会在显要位置展示外,还会在冗长的合同中暗藏种种限制性条款。但销售顾问往往对此只字不提,签合同时学员如果没仔细阅读条款,在后续的学习中就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违约”,最后这些都会成为培训机构拒绝退费或全额退款的理由。

此外,部分培训机构把高收费的“包过班”当成了变相融资的手段。从考生缴费到部分考生退费,其中有着一段较长的时间差,在此期间培训机构可以利用这笔无息贷款进行其他投资。但这种经营模式能玩转的前提是有考生源源不断报“包过班”,才能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一旦招生出现困难,缴费考生少于退费考生,资金链就可能断裂。这也是为何在培训市场遇冷时,往往也是退费难、机构跑路的高发期。

对退费难问题,要标本兼治。一方面对于当下众多考生在申请退费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推诿拖延,市场监管、消协、教育等部门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敦促涉事机构按照合同履行退款义务,或为退费考生提供法律指导与援助,维护考生们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大对此类“包过班”的监管力度,如杜绝虚假宣传营销,加强对“包过班”所收学费资金的监管,避免资金被挪用亏空,最终即便诉诸法律手段培训机构也无钱可赔,考生只能自认倒霉。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向广大考生普及“包过班”的风险及可能存在的套路、陷阱,避免更多考生上当受骗。

当然,作为消费主体的考生也要擦亮眼睛,“包过班”绝非一劳永逸、毫无风险。而无论是考公还是其他考试,如果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包过班”上,结果往往很难如人所愿。因此,与其迷信“包过班”,不如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备考。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10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