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固安全保障

发布时间:2023-04-20 作者:张立国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我们要深刻领会并把握构建新安全格局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将保证国家安全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毅向前。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系统性的伟大事业,需要各领域各方面齐头并进,做到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和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没有发展和进步,一切安全便没有坚实根基。只有统筹发展和安全,将二者统一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才能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证明,只有保障国家安全,才能在历史演进乃至巨变中实现国家不断发展进步和繁荣富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争取并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担当。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主权安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展独立自主外交、进行抗美援朝作战、加强重工业和国防建设,维护和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安全。改革开放后,党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安全环境。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要求全党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落实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维护国家安全置于治国理政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承诺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而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则是显然的必要前提。

两个大局交织激荡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构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观背景和重要立足点。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外部因素。全球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经济全球化遭遇强势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泛起,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国际社会乱象丛生。与此同时,个别国家在全球层面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试图阻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各领域安全风险的集聚和集中显露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来自国内国际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受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俄乌冲突等叠加影响,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新征程上,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成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应对的风险。 

两个大局交互激荡下各类安全风险连锁联动,加剧了我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如果防范不及时、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国家安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同形势任务要求相比,我国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足,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大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诉求。

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指导构建新安全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秉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创新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综合施策构建新安全格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安全保障。

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指导。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挑战。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挑战、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是主阵地、主战场。党和国家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和信念。要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自觉运用制度威力应对各领域风险挑战冲击,尤其要防范和化解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安全事关和平发展道路,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统筹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维护和塑造国际安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机制。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倡导各国团结合作,共同弥补和平赤字、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20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