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当心“看客卸妆”隐藏主体危机

发布时间:2023-06-13 作者:徐滔(云南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闻回放

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网络平台上各种“狠PK”层出不穷,比如吃生鸡蛋、喝洗脚水、喝酒惩罚、鞋底打嘴……有关人士认为,网络直播不能唯流量是图,要严格规范此类好勇斗狠、助长戾气的“狠PK”,还网络清朗空间。

主持人语

网络乱象屡禁不止,背后动因复杂。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更应理性面对和警惕各种乱象。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大学生群体,要对此有所警醒。本期我们邀请了几名大学生,他们从警惕主体价值迷失、坚持正确价值观和支持监管部门治理等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认识。

 

青年说 

直播“狠PK”是价值观的走偏,若不纠偏,可能会不断突破底线。无论是主播竞技,还是内容迎合,可怕的还有“看客卸妆”,即隐性价值观显露。网络使人从生活的“前台”走到“后台”。在互联网匿名模式带来的安全感下,网络用户通过发弹幕、刷礼物等行为,获得满足感,其中还暗含着渴求权力的心理忽然得到满足。普通人仅仅在直播间消费,就可以获得对主播的暂时“支配权”,让其“言听计从”。加之主播的吹捧和逢迎,一时间操控一切的错觉更盛,进而失去理智,发生非理性消费和言论表达。

PK中的对骂和极端行为,为不少个体提供了一个泄压阀,一时间仿佛主播成了自己的“嘴替”。充满戾气和污言秽语的PK好似一把利斧,可以狠狠砸向生活中的不顺之处。然而,我们必须警惕互联网环境中扭曲的价值观对个体的裹挟,其往往使人在网络与现实中判若两人。

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群体,不能只当看客,应有青年的担当。大学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区分辨别互联网良莠不齐的内容,捍卫正确的价值观,抵制并举报流量至上、畸形审美、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有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才能减少和避免商业价值导向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真正驱逐直播“狠PK”乱象。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13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