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传承红色基因 凝心铸魂育人

——访江苏省淮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

发布时间:2023-09-13 作者:本报记者 张婷 赵建春 胡茜茹 通讯员 刘品 来源:中国教育报

■融媒体教育局长访谈

近两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积极创新红色教育,打造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品牌,获得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荣誉。近日,淮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做客中国教育报“融媒体教育局长访谈”直播间,就该市在推进红色教育过程中的探索和做法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落实重要回信精神 创新红色教育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亲切回信,勉励广大青少年:“希望你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书记的回信给淮安教育带来了哪些思考?在您看来,这两年淮安教育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皇甫立同: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是继2013年总书记作出“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殷嘱托后,对淮安的又一次殷切期许,对我们准确把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任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方向。

淮安教育人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一是深入学习重要回信精神。全面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做到“校园有宣传、课堂有内容、试卷有考题、师生有演讲、学习有征文、辅导有专家”。二是深入践行“重要嘱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淮安的殷殷嘱托,把加强思政教育作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的灵魂工程。三是深入落实重要回信精神。开展了“学党史、跟党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教育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都是收信人”等主题实践活动。

    牢记殷殷嘱托 探索淮安范式

    记者: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落实总书记的新要求,淮安有哪些探索?

    皇甫立同:淮安教育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和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在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淮安率先开展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六个一”活动,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实施方案》,通过推进“六大工程”“20项任务”,评选20个典型案例、50所示范学校,表彰1000名拥有“四个自信”的新时代好学生,加快形成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的淮安教育范式。

一是坚持以“全方位”推进“强自信”。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深切领会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将培养“四个自信”的孩子与推进课程思政紧密融合,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更好肩负起先进文化传承者、创新者、传播者的重任。

二是坚持以“一体化”构建“新格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淮安在全省率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实施“‘全景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项目。

三是坚持以“创品牌”提升“含金量”。持续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都是收信人”“学党史、跟党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教育,着力推动儿童剧《新安旅行团》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在全国巡演,不断放大“新安旅行团”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彰显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品牌特色等。

    抓住关键群体 彰显品牌效应

记者:在基础教育领域,优秀的思政教师不足是当下许多区域推进思政课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淮安将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纳入思政课队伍,开展“百名书记领衔千堂党史思政课”活动,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皇甫立同:我们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百名书记领衔千堂党史思政课”,旨在抓住关键少数和关键课程,以“讲”贯穿思政育人全过程,实现党史思政课在淮安教育领域的全覆盖。全市教育系统将“百名书记领衔千堂党史思政课”作为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重点项目,作为“书记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制定活动方案。

同时,我们还在校、县(区)、市三级层面开展党史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校级层面提倡党组织书记带头上思政课,与思政课教师同台竞技,互促共进;县(区)级层面广泛开展党组织书记上党史思政课活动,激励更多基层党组织书记重视思政课;市级层面则从千节党史思政课中评选出百节优质课,并举办集中展评活动,充分彰显全市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带头深化学习教育、实现师生全体受教的活动特色。

    挖掘本地资源 “红色课堂永不关门”

记者:把身边的红色故事变为真正的育人资源和育人课程,淮安是如何做到的?

    皇甫立同:淮安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尤其是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的“新安旅行团”团员们“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情怀,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增长本领、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淮安将全市176处红色阵地打造成为“永不关门的红色课堂”,深度进行精神塑造、信念激发,不断彰显具有淮安特色的红色教育品牌效应。

一是突出“视觉冲击感”,重抓品位提升。全面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工程、纪念馆藏革命文物修复及数字化保护工程,改进提升全市各类红色文化场馆展览展陈品质。红色阵地提档升级后,党史学习教育的沉浸感、代入感和体验感显著提升。二是突出“情感融入性”,重抓内涵拓展。深度挖掘文物档案、红色遗迹、口述历史等历史细节背后蕴藏的“红色精神密码”,全景式还原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渗透力。三是突出“形象美誉度”,重抓规划引领。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推动淮安城市发展出新出彩的重要抓手,既盘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革命遗址,又将红色史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切实让每一个红色遗存都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教育功效。

(注:皇甫立同近期已调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13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