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户外学校开讲“五育”融通“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4-01-09 作者:通讯员 谭文斌 杨金融 齐元静 本报记者 刘亦凡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想去盐池!”“我报名吉县!”“如果第一志愿没被选中,还能报名其他户外学校吗?”本学期以来,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依托野外台站建设“户外学校”,在实践一线讲授“五育”融通“大思政课”,获得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

依托户外学校培养新时代“生态卫士”

水土保持学院是北京林业大学历史最为悠久、专业特色最为鲜明的学院之一,以培养服务于国家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等相关生态工作的人才为己任。聚焦人才核心素养,在过去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形成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野外科研观测相结合的特色育人模式。

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坚持“五育”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水土保持学院结合自身优势,携手学校教务处积极探索“五育”融通教育改革,依托学院现有的山西吉县、北京首都圈、宁夏盐池、重庆缙云山和云南建水等5个省部级及以上野外台站成立户外学校,并围绕房山夹括河、海淀北安河、密云石匣、延庆上辛庄、京西林场等5个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点,河北涿鹿、西藏林芝、南疆地区等学院教师长期形成的多个科研基地及多个企业实习实践基地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5+5+N+N”户外学校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课堂要想有人气,必须做到接地气、增添烟火气。户外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水保家国情怀结合起来,把道理讲活、把课堂点亮,在沉浸式、体验式、交互式的实践教学中浸润学生心灵,引导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奋斗之中。”水土保持学院党委书记刘金霞说。

细化课程设计实现“五育”融通

德智体美劳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侧重于其中的一两项,无法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如何破局?户外学校细化课程设计,将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在野外开展强身健体、自然美学、劳动锻炼等一系列教育,打破了“五育”之间的壁垒。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宁夏盐池的变迁,勾勒出荒漠变绿洲的神话,诉说着乡村振兴的故事。在这里,2021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土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的30余名学生组成临时班级,开启了为期4天的“五育”融通“大思政课”。

“清水河遭遇泥石流后,关君蔚先生找政府讨要钢筋水泥用以治理。但当年物资匮乏,他只领回了写有‘小米10万斤’的字条。但就是靠着这些小米,关先生带领当地乡亲用‘烧洋灰’等土方法修筑了防护工程,用麦秸、高粱秸、玉米秸将工程覆盖得严严实实……”在德育环节,刘金霞讲述了水土保持领域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关君蔚“10万斤小米办大事”的故事,勉励学生们继承关先生的“泥腿子”精神,像过去一代代北林师生那样,将“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作为奋斗的目标。

在智育环节,盐池户外学校开设了“植物认知”“盐池讲堂”“科研考察”“劳动科研”等四个模块,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认知植物并采集标本,考察各个沙地治理区,参与沙地样本实验,在实践中深化科教融合、感受科研情怀。

强健的体魄是野外科研的必要支撑。每天清晨集合铃响后,学生们便开始一天的科研拉练之旅。在盐池户外学校副校长秦树高的带领下,他们通过徒步、越野、爬山、采集植物、制作沙障等活动,真正地实现了“动动手、出出汗”,在科研劳动中锻炼了身体素质。

野外科研人也有自己的专属浪漫。在盐池户外学校,学生们踏山川、赏星空,通过摄影比赛、标本制作、参观哈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美育模块,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解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在劳动教育环节,学员们通过做饭帮厨提高生活本领,在翻土、采摘等农活中践行耕读精神,充分认识到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讲好“大思政课”

“你们看到的这片区域,曾经也是满眼荒芜。正是因为一代代水保人在这片土地播撒智慧种子,不断书写荒漠变绿洲的神话,才有了今天的美景。”站在哈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山丘上,水土保持学院院长张宇清有感而发,向学生们讲述荒漠化防治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希望学生们能切实感知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感知一代代水保人的智慧,奋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荒漠化防治新奇迹。

“学院建设户外学校,为的是通过专业课程实习与科研实践训练,引导学生们深入认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夯实他们扎根水土保持事业的专业素养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在广阔天地中得到最好的锻炼。”刘金霞说。

“受疫情影响,我们2021级本科生没能开展军训,这次在户外学校,算是补上拉练环节了。”“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学院的领导、老师们,跟他们深入交流,我觉得收获很大。”“在户外学校认识了好多植物,学会了制作标本,能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标本带回来送给同学,真是不枉此行。”……从盐池户外学校归来后,学生们各有收获。

据了解,本学期水土保持学院已在宁夏盐池、山西吉县、北京首都圈等三个户外学校开展4次“五育”融通“大思政课”,参与学生主要为2021级本科生。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推进“5+5+N+N”户外学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户外学校教育内涵,带领更多本科生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一线,通过全方位的专业教育实践,不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中国教育报》2024年01月09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