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这让我很振奋”

——政协委员议中西部高校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07 作者:本报记者 于珍 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两会现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这让我很振奋!”

3月6日上午,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第40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敏锐地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这句话,语气中透露着欣喜。

以此为话题,一场有关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质量的讨论展开了。

在张平文看来,中部高校被“夹”在东、西部之间,面临的整体境遇更具有特殊性。一方面,中部大学在待遇、薪酬方面,竞争不过东部高校;另一方面,与西部高校相比,中部高校在政策上又不占优。

“在中部地区很多省份,人均的一流高校数量,与其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大学教授万师强特别感慨。他建言,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特别是中部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会场上,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江阳把目光投向了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要加大力度扶持西部地区博士生,为满足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江阳的这番话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的共鸣。“西部地区需要有特殊的方式,比如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的工作,尽快提高高层次人才在人口中的占比。”黄晓娟说。

与此同时,在隔壁的全国政协教育界别第41组小组讨论会上,这个话题热度也很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用建房子作比喻——

“如果我们要建造一座大楼,仅有大楼的设计者以及具体参与施工的蓝领工人是不够的,还需要包括施工组织、工程监理、财务监督等一大批大专以上各类相关人才来共同完成。也就是说,每一笔投资都是需要一支很强的人才队伍来支撑的,这种量大面广的基本人才队伍的培养很关键。”

他沉思了一下,随后补充:“量大面广的基本人才队伍培养,特别是西部地区队伍的主体只能靠当地高校来培养,少量外援可以,但主体要靠当地高校。因此国家支持西部发展就一定要对西部地区高校多支持、多输血,帮助西部高校达到更高的办学标准。”

“东部、西部高校要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杨振斌说,上海交大对口支援宁夏大学,在两校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下,近几年宁夏大学在高层次人才引育上已取得明显成效,值得认真总结。

杨振斌说完,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07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