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家国情怀在清明时节充分升华

发布时间:2024-03-29 作者:王存志 来源:中国教育报

再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又到了清明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还是国家七个法定节假日之一。作为传承了2500多年的民族传统,清明节凝结了中华民族“祭祖敬先”“感恩奋进”的文化精华。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慎终追远的节日。每到这个时节,人们会采取多种方式表达对先辈的缅怀与感恩、对传统的敬畏与尊重、对当下生活的感悟与珍惜。

体悟清明文化,涵养感恩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清明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蕴含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清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非常值得深入挖掘和潜心研究。

据史料记载,清明节始于周代,是一个重要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一到这个时节,气温就会升高,最适宜春耕播种。清明节中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是源于寒食节。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再取新火踏青出游。这种辞旧迎新的民俗仪式,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的到来。尽管后来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但最有标志意义的祭祀、踏青却一直被保留下来。祭祀仪式强化了人们对过往的怀念、对古人的感恩。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节日把人们祭先人与中华民族重孝道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凸显了中国人懂感恩、不忘本的道德理念。这种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正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宝贵教材。

引导青少年梳理清明节的起源和流变的历史,我们自然会归纳出清明文化两个最具核心的内涵,一是感恩追思,二是催护新生。这些史料、观念和观点不是依靠说教灌输给青少年,而应结合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整体策划、系统设计,分专题,分阶段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去民间做调查、访问访谈、搜集材料、深入探讨,在研究中体悟清明文化,在行动中涵养感恩之心。

缅怀先烈伟绩,激发爱国之情。家国情怀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是中华儿女国家认同的情感基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品格。从家的层面祭奠祖先亲人,到国的层面缅怀先烈英雄,这是清明文化慎终追远在社会风尚中的醇化。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天,我们祖国强大、山河无恙、风景壮丽,这种和平美好的局面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了革命先烈,要根据青少年的性格特点,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引导他们深切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以此激发爱国热情。要结合祭扫英烈仪式,现场讲好先烈的英雄故事。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距离战争年代颇为久远,仅仅在课堂上给他们讲述英烈故事,难以引发共鸣。但在烈士墓前那种特定环境中,师生一起回忆和讲述英烈的事迹,庄严肃穆的氛围自然会感染他们。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指导青少年排演红色剧目。把先烈的英雄事迹撰写成剧本,有血有肉地呈现在舞台上,可以让青少年在演绎革命先烈事迹的过程中,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弘扬英烈精神,砥砺奋斗之志。英烈精神是中华儿女在长期艰苦奋斗中凝结而成的革命传统,蕴含着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红色密码。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来引领。在当今时代,英烈精神具体表现在心中有信念、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表现在关键时刻勇于奉献、敢于牺牲上,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用自己的生命担负起伟大的使命。所有这些正是当前青少年最为需要的营养剂。弘扬英烈精神,首要的是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确立始自艰苦奋斗的战争年代,培育理想信念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教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英烈精神,落脚点是引导青少年树立砥砺奋斗之志。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的是今天和明天。今天和明天是奋斗者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奋斗、奉献、拼搏已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继承英烈的初心和遗志,凝心聚力、接续奋斗,把先烈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自觉涵养英烈那种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年华,积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五周年。在这一背景下,每位教育工作者理应把握好当前思政教育的有利时机,扎实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相关要求,积极利用清明等重要传统节日,提前做好教育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只有结合青少年实际,将各种积极情感、正确价值观融合到具有教育价值的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才能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主动作为,发挥创新精神,让清明节的教育活动得以课程化实施,积极引导青少年感悟清明传统文化,缅怀英烈丰功伟绩,坚定爱国报国之志,让家国情怀在清明时节充分升华。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崇文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29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