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直击薄弱处问题点,力促招生公平

发布时间:2024-04-16 作者:杨三喜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教育部部署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要求全面排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严肃查处各类跟招生入学挂钩、关联的收费行为,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入学公平是整个教育链条起点上的公平,与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招生入学是否公平规范,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关系每个孩子的公平入学,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学校办学能否落实“五育”并举,家庭育儿能否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招生入学规则的影响。比如,只要还存在将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参考或依据的做法,升学压力就很难降下来。一些家长就会不惜代价为孩子铺路,培训热、竞赛热也就很难真正降温。以专项行动的方式规范整治招生乱象,释放了以规范治理招生工作为切入口、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的信号。

当下,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公民同招、“十项严禁”等一系列阳光招生政策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择校热、抢生源等问题。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民众的教育获得感。一些地方招生入学政策不够规范,学校的划片招生范围不够科学合理,时常引发舆情。一些地方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等特殊类招生有沦为“变相掐尖”的倾向。将各类竞赛结果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考试加分项目,变相设立重点班、快慢班等现象没有完全禁绝。

这些问题损害了教育公平、破坏了教育生态,也加剧了升学压力,刺激了教育焦虑。而且,随着招生入学改革的深入,不公平、不规范的问题就越发刺眼,会给社会带来更强烈的不公平感。这也倒逼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和公民同招入学政策,增强招生入学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透明度,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以更加公平规范的入学长效机制,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直击招生入学工作的薄弱处、问题点,是此次专项行动的特点。一方面是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对不符合国家政策精神和要求的招生入学措施以及违反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的招生行为列出了全面排查清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说,这也是对招生入学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另一方面是对辍学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弱势群体的入学保障工作作出重点部署,要求应入尽入、应保尽保,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也是保障特殊群体的公平权益,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什么要保障义务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因为义务教育是普及性、公益性、强制性教育。为什么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必须坚持非选拔性?因为将身心智力发育尚未健全、发展潜能巨大的儿童分为三六九等,让他们过早承受升学考试竞争压力,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是对人才的戕害,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什么“掐尖招生”屡禁不止?因为一些学校仍然在坚持通过挑选和集中优质生源来提高学校升学质量和名气的办学路径。从这个角度来讲,治理招生乱象,根本还在于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因材施教、精心培育上来,打破择生而教的功利化办学路径。

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招生乱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整治不公平、不规范,不仅要划出红线、明确底线,更重要的还在于有效的督导问责。“开展专项行动调研和全国范围跨省交叉互检,通报违规行为和查处情况”“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发现问题能力的提高和问责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提高违规成本,改变一些地方的招生乱象。公开透明是公平规范的基础和保障。强化阳光公开,增加招生入学工作透明度,畅通政策咨询、举报申诉等渠道,把整个招生入学流程放置在阳光之下,无疑将有力破解违规招生行为隐秘性强、发现和查处难的问题。

构建公平入学长效机制的同时,还要把教育资源的蛋糕持续做大做优,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质量的差距,努力使群众认可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如此才能更好回应民众对“上好学”的期待。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16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